閃文書庫

第一課 童年的歌聲 (第1/5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每當我在世界各地一個個偉大的廢墟間看到文明隕滅的證據時,總是感到非常震撼。只要看到一次就能震撼一次,看到十次就能震撼十次,震撼的力度一點兒也不會減弱。看得多了,也就慢慢形成一個結論,那就是:每一種文明都有可能突然面臨滅亡,而這種滅亡是正常的,不滅亡才是偶然的。

滅亡有多種等級。土地的失去、廟宇的毀壞,還不是最高等級的滅亡。最高等級的滅亡是記憶的消失,而記憶消失的最直接原因,是文字的滅亡。

可以設想一下,當侵略者進入一個國家,廢除了這個國家的文字,類似祭司這樣能夠讀懂文字的人很快也被遣散,隨著他們的老去,關於這個民族的歷史記載就再也沒人能讀懂。於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一種文明,就此失去了“身份證”,成了一種不知道自己父母親和子女在哪裡的文明,這個人群的文化記憶也就從此消失了。

世界上如此多的古文明都滅亡了。有的遺蹟還在,傳承沒有了;有的連遺蹟也不多了,只剩下傳說;有的連傳說也沒有了,失去了最終的記憶。這種情景既讓人感到蒼涼,又讓人產生達觀。天下匆匆,能留在歷史上的事情是不多的,而且它們也未必是最重要的。因此,就產生了佛家和老莊對於歷史的不在乎,甚至對於記憶的不在乎。

中華文明是特例中的特例。人類最早的四大古文明中只有它沒有中斷,不僅遺蹟處處,而且傳承顯豁,甚至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記憶系統,連很多瑣碎的細節也在被後代長時間折騰。

大家知道,太瑣碎的記憶,很容易導致記憶的失去。而且,我們的很多記憶往往是宮廷化、征戰化的,與我們最看重的文化記憶有很大距離。因此,我們這次為時一年的討論型課程,一開頭就要設立一個問題: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記憶,最好從哪裡開始呢?

王牧笛:我認為應該從先秦的諸子百家開始。整個中華文化正是在諸子百家的背景下得以展開的,而且,諸子百家的記憶比神話傳說要真實可信;也有人認為中國的文化記憶應該起源於秦漢,因為中國真正延續到現在的一種文化體系,不論是正統還是道統都是以秦漢作為基本的規制。

萬小龍:我覺得應該從新石器時代開始。最初的文化記憶大多來自於物質,來自於生產生活,無論是半坡還是河姆渡,物質文明提供了記憶的可能,否則記憶怎麼可能流傳?

王安安:我倒覺得,“文化”記憶並不一定要以物質為依據。早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節婦 撫宋 七零軍婚:假千金她是真福星 劍與紅寶石的輪舞 夫君來自未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 網王之非同凡響風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