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天將降大任之前,總鍛鍊以一段不很爽的輔導期——重耳在翟國的流亡生活體現了這一點。
當時的中國西部——山西、陝西,是各族狄人的樂園,白狄、赤狄什麼的散落其中,漢族只不過是眾多民族中的一個。甚至當時還沒有漢族的概念,只是叫做華夏罷了。華夏也是一個含糊的稱謂,範圍時大時小,祖先應該是黃帝堯禹。我一般理解,拘縮在河南省、山西南部等黃河沿岸地區的人,可以算是華夏人。它的四外,被所謂東夷、西狄、北戎、南蠻包圍著。這個簡單按地域方位來劃分種族的辦法,仍然顯得不夠嚴謹:事實上,即使在河南洛陽的腹心地區,也有“陸渾戎”這樣的戎人居住。總之,在當時整個中國大地上,民族多樣性異常活潑,不光華夏族,還有形形色色的許多種族,它們慢慢融合,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漢族——舉個例子來講:趙衰先生重耳的智囊之一追隨重耳跑到翟國,娶了一個狄人美女作媳婦,生下了兒子趙盾——趙盾就具備了一半的狄人血統。而趙衰、趙盾倆人,一般又被奉為中國趙姓的老祖宗。譬如趙姓這樣典型的當代漢族的姓,也是從前諸多人種的融合,而不單是華夏族的單傳。
並且華夏族中還有一些小支,遷徙得很遠,與邊緣地區某些戎、狄融合,繁衍成諸如匈奴這樣的種族。所以,匈奴身上含有華夏的DNA,漢族身上也有戎狄的血胤。不同民族之間,果真不分貴賤。
讓我們把目光重新投到分散在兩千六百多年前散步在山西省中部的諸多狄人種族吧。狄人未必都是逐草而居,也有建立固定城邑、聚成諸侯國家的,繁衍生息,甚至煊赫一時,比如這個翟國以及後來的中山國就是由狄人中的某一支系,建立的。翟國不是弱國,表現在史書中,是它曾經幾度進攻大周天子的洛陽城,並與附近的晉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晉國的流亡份子、政治犯,都喜歡跑到翟國來。
重耳也不能免俗,流亡在翟國已經十二個年頭了。自從老晉獻公殺了申生並通緝重耳,他就逃跑至此了。春草暮兮秋風驚,秋風罷兮春草生,重耳已經在翟國娶了媳婦,有了孩子,但流亡尚未到終期,而是剛剛開始。隨著晉惠公不斷在晉國國內繼續胡搞,稍微象點兒樣的人,都吃不開了,紛紛跑到翟國投奔重耳。翟國有點吃不消了。重耳與趙衰等人商量:“翟國這裡雖好,窩藏了這麼多朝廷要犯,一旦晉惠公藉此理由來伐,翟國受牽連,我們也怕完蛋。不如轉移得更遠一些,比如到齊國去。齊國管仲剛剛死了,齊桓公為了延續霸業,必然需要人才,我們正好到那裡做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