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毗婆舍那 (第1/9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解讀《那個毀了我們的女人》

周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網際網路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在黃士芬女士的小說《那個毀了我們的女人》中,她描述了一個腦機結合的未來,也許開始只是一小部分人,但為了獲得同樣的競爭優勢,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一次次改造自己的大腦。改造前後的人還是同一個人嗎,還擁有一致的人格和靈魂嗎?儘管黃士芬女士用一個溫情的結尾化解了這些問題,但問題背後的鋒機還是讓我不寒而慄。不過,我認為開啟了大腦這個潘多拉的魔盒,未來可能比黃士芬女士描述的還要可怕。

中國古代的詩人為了表示尊重,經常為其他詩人的作品寫“和詩”,就是用一首關聯的詩作為應答。我覺得自己是沒有資格品評黃士芬女士的作品的,因此專為她的作品寫了一篇小小說,也談談我對腦與未來的理解。

毗婆舍那

Z從內觀艙走出來的時候,突然感到一陣眩暈——每次回到真實的世界,他都有一種腳踏虛地的恍惚。在內觀艙中,Z化身為斯巴達勇士,體驗了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依靠鋼鐵般的身體去殺死狡黠的敵人、摧毀先進的文化、征服妖嬈的女人……這種感覺是如此的真實和美好,使得Z第一次對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纖細身材產生了一絲厭惡。

內觀艙的前身是美軍為戰爭中落下終身殘疾甚至全身癱瘓計程車兵設計的一種心理治療產品。最初的裝置只是透過微電流簡單地刺激幾個關聯的腦區,讓癱瘓在床計程車兵獲得久違的性快感。隨著腦科學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藉助腦機介面對大腦運作機制的深入瞭解,科學家們設計出了越來越複雜的刺激組合,可以基於事先給定的若干關鍵詞和場景描述,引導被試的大腦構造出極其細膩的夢境,體驗與真實經歷幾乎一致的快樂和痛苦。

“人類的大腦就是潘多拉的魔盒!”這套技術的發明者、2049年諾貝爾生理獎得主T教授在他的獲獎演說中,把自己的工作描述為“開啟了潘多拉的魔盒”。這項技術最早被置於極其嚴格的倫理管制下,僅允許應用在失去了大部分活動能力或被迫持續忍受來自身體的巨大痛苦的殘疾人士、重病患者甚至絕症患者身上。然而,不到十年,在中國和印度就出現了大量粗糙的仿製品。商業上的巨大成功使得這些仿製品的技術水平很快大幅度超過了美國本土,很多美國人和歐洲人不遠千里到中國和印度來體驗這種不同尋常的“第二人生”。於是美國和歐洲也不得不取消禁令,開啟一個又一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媽咪扮醜後,總裁爹地掐腰寵 入贅 每天要花五千萬 逆天屍神 差點沒了蛋 李慕言江南 嬌妻甘為他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