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從晉厲公的遭遇中悟出了道理的不光是法家,還有道家人物,只不過與法家的截然相反。道家總結經驗說:當國君的就應該老老實實,才能長久圓滿;老好人日子混得長,積極務求的人只有遭殃。比如周天子吧,躲在洛陽城裡當縮頭烏龜,天下鬧成一鍋粥,他也不管,別人也不管他。而晉厲公不安於現狀,不作縮頭烏龜,非要跟卿大夫家族鬥,終於死於內亂,可見其愚蠢。
發表這通偉大意見的就是道家的創始人——偉大的老子。他這時從楚國跑來,正在老周天子的洛陽裡當圖書館主任,並把周天子的價值觀昇華為他那著名的“縮頭烏龜哲學”。他認為“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天下事少管為妙。而“強項者不得其死”,鋒芒畢露的逞強者如晉厲公不得好死。相反,“柔可以克剛,雌可以勝雄”,老好人和大綿羊,可以安享天年。
老子還有一個戰友,叫“單襄公”,思路跟老子是一樣的,但主要從人的儀表上看人的命數。當時的古代君子大老爺們吃飽了沒事幹,特別講究佩帶著一大組玉飾走路,叫做鳴玉而行,非常雅緻,像模特走臺步。當時的高階人物,活的其實也挺累的。比如他們的腰帶上除了有好幾組玉佩,還懸著很多大小不一的玩意兒:寶劍啊,錢包啊,鏡子、香囊、弓、印章、火石、古代打火機啊燧石,還有毛巾絲的,當時還沒有棉花——越是有身份的人越不嫌麻煩。雖然會妨害走路,卻正能表現貴族階級不事生產,優閒儒雅的形式。佩帶著美玉在家裡走臺步是他們的特長。
單襄公說晉厲公臺步走的不好:走路時眼望遠處意味著常常不切實際,腳抬得很高失去應有的德行,目光和舉止不配合內心想做逆勢而動的大事,於是單襄公認定他志驕心狂,不得好死。而單襄公看見晉厲公同輩之中有一個“晉公子周”,非常善於走路:站不歪身,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心性恭謙,為人慈愛,具有文德——脾氣好,被單襄公視為賢人,是當國君的料。這位晉公子周時年14歲,正在洛陽留學,身為留學生的他還積極關心時事,“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成語“休慼相關”出處。果然,晉厲公橫死以後,晉國人迎晉公子週迴國,立為晉悼公,時為公元前573年。基本上,單襄公的
我們年輕的老好人當時叫“賢人”晉悼公,從洛陽回到祖國,一改晉厲公強勢做法,對大臣妥協,任用各家卿大夫主事。這給他贏得了很高的國內聲譽,卻也斷送了晉國強化君權的最後機會。他還把前幾朝的功臣宿將,特別是追隨重耳的老叫花,把他們的後代從莊稼地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