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1935年2月·婁山關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4/1-2006041Q609632.jpg" />
一九三五年春,中央紅軍離開雲南東北部荒僻的扎西鎮重新進入貴州北部,為擺脫糾纏已久的國民黨軍的追擊而連續進行的遊動作戰,即使從最苛刻的角度評價,也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
所謂“奇觀”,並不是指戰爭的規模。一九三五年發生在中國的國民黨人與共產黨人的武裝對抗,如果僅從兵力規模上看,於人類戰爭史中似乎可以忽略不計;但就其在以追逐與擺脫為主要內容的作戰過程來講,雙方軍隊的任何一位優秀的軍事參謀,都無法在地圖上清晰、準確而又完整地標出其密如蛛網的遊動路線和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這一作戰過程險象迭出而又絕處逢生,山窮水盡而又柳暗花明,悲痛欲絕而又歡喜若狂,極其生動地把殘酷的戰場作戰演繹成了一部戰術對抗的精彩大戲——嚴格地說,中央紅軍第一次渡過貴州北部的赤水河,是戰鬥失利後的被迫轉移。而在其後兩個月的時間裡,中央紅軍連續在那條大河的兩岸來回穿越。且不論中央紅軍第一次渡過赤水河是否神奇,但是之後的每一次渡河,無不令中央紅軍一次又一次地化險為夷——一九三五年二月十一日,毛澤東人生經歷中一個重要的時刻就從那個晴朗而又寒冷的早晨開始了。
這一天,按照中革軍委的命令,中央紅軍各軍團和中央縱隊開始從扎西鎮向東進發。這是一個讓紅軍官兵心緒複雜的早晨,腳下的路幾乎就是十幾天前走過的路。為什麼一路打過來現在又要回去?紅軍官兵心中有了揮之不去的困惑,因為無法清楚地瞭解往回走的理由,也就不能預測未來的前景是什麼。
那個早晨,毛澤東對中央紅軍的未來並沒有更遠的預測,因為眼下中央紅軍被敵人合圍的態勢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土城一戰後,紅軍的撤離令川軍一鼓作氣,一路緊追中央紅軍而來,始終在北面與中央紅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隨時準備與試圖再次北渡長江的紅軍決戰。中央紅軍進入四川后,四川省內的川軍開始全部向北移動,不但在川南和滇北形成了一道嚴密的封鎖線,而且還調來水面艦艇封鎖了長江江面。在川軍佈防兵力不斷得到加強的情況下,誰也無法預料他們是否會主動發起攻擊。
二月十四日,川南“剿匪”總指揮潘文華髮布命令,要求各路川軍繼續向停留在扎西附近的中央紅軍進逼,與滇軍、中央軍“協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