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3 (第1/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6月6日,中國駐日公使汪鳳藻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第三條規定,向日本外交部通告出兵朝鮮事,其中有一句“為保護屬邦”。

翌日,6月7日,日本外交部通知中國公使:日本出兵朝鮮,“不承認朝鮮為清之屬國”。

日本駐中國代理公使小村壽太郎向李鴻章通知出兵,也在6月7日。小村年三十九歲,是所謂的少壯派。通知很簡單,只說是根據中日《天津條約》,日本派兵朝鮮。

清政府辦理外交事務的衙門叫“總理衙門”,全稱是“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中國曾經是世界帝國,同它有各種關係的國家,它不認為是平等的“外國”,而是屬國。所以,它沒有與近代國家的外交部相當的機構,只是由禮部和理藩院適當地處理外國事務。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各國在北京開設公使館,這才不得不設一個同外國外交官進行交涉的機構——總理衙門。此機構設於1861年,名曰“總理各國”,而不叫“總理外國”,夠頑固的了。

總理衙門由十來名侍郎以上的高官擔當總理衙門大臣,是合議制,原則上均有兼職。

設定這樣一個同外國對等的衙門,清政府感到十分懊惱,在處理實際事務時總是拖泥帶水。

這時的總理衙門由皇族慶親王擔任首席大臣。慶親王自從光緒十年(1884年)接替恭親王之後,任此職已有十年之久。其他大臣有吏部右侍郎廖壽恆、兵部尚書孫毓汶、戶部左侍郎張蔭桓、理藩院尚書崇禮、吏部左侍郎徐用儀、宗室的福錕等,後來出名的榮祿此時是步軍統領,他成為總理衙門大臣之一,是在這年的十二月。中、日兩國出兵朝鮮時,他還沒到衙門來。

總理衙門接到小村代理公使的照會後,向日方復照:“我國受朝鮮政府之請,為平定其內亂,依據保護屬邦之舊例,派兵前往。內亂平定後,立即撤兵。日本政府派兵之理由稱保護公使館、領事館及商民人等,估計不會需要過多軍隊。加之,朝鮮政府並未籲請日本出兵,故不宜往朝鮮內地輸送軍隊,以驚擾住民。萬一同我國軍隊遭遇時,恐因言語不通,發生事端。請轉告貴國政府。”

小村將照會轉呈本國政府後,日本政府答覆:“我國政府根據中日《天津條約》之規定出兵朝鮮,沒有理由接受貴國之指示和要求。”並重申從未承認朝鮮為中國之屬邦。又說,日本軍隊服從紀律、進退有度,即使與清軍相遇,也絕不會發生事端。反倒提醒清政府令其軍隊勿尋釁鬧事。

照會往來已迸出火花。《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穿成惡毒男配為了長命走劇情 在陰鷙反派身邊當鹹魚 帝國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終結版) 殺過的白月光來找我了 病美人帶前任上娃綜後爆紅了 詭園 噠宰是啾也的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