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日本和英國的反應極其敏感,穆麟德的後任——美國人德尼不但輔佐朝鮮政府,還輔佐著袁世凱。有人問他對這一情報的看法時,他答道:“這是英國人散佈的謠言,他們想把佔領巨文島合法化。”
德尼不可能不知道朝鮮宮廷的真正動向,說不定對俄接近就是他出的主意。他經常站在為朝鮮宮廷辯護的立場上。
“這個人懼內,是致命的弱點!”袁世凱撇了撇嘴,輕聲說道。這個人是指朝鮮國王李熙。
朝鮮國王完全被王妃閔氏踩在腳下,策劃對俄接近絕不是他的獨出心裁,而是閔妃的謀略。
難道是中堂估計錯了?袁世凱覺得不對頭。李鴻章已是六十五六歲的成熟的政治家,對於不滿三十歲的袁世凱來說,簡直就是活神仙。他相信這位中堂一貫正確。應該說,是他努力使自己相信。他這樣的行動派很需要有一個指點方向的人物,與其自己左思右想,不如有人命令說:“這麼做!”命令者若是錯了,那可就全糟了,所以,袁世凱希望命令者李鴻章在原則上絕對正確。
然而,李鴻章決定釋放大院君,袁世凱總覺得是個錯誤。從這時起,袁世凱敢於對被他神化的李鴻章抱懷疑態度了。
由於釋放了大院君,親清傾向極強的閔妃派也開始產生反清情緒,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不過,對名義上的屬國,長期地拘留國王之父,聽起來也不妥當。釋放這件事,從人道的立場上看,誰也沒有理由責難。而且,為維護岌岌可危的宗主權,使用古典的“分而治之”(pide and rule)的方法,也無可厚非。對於宗主國來說,朝鮮政界分成數個小集團才最為理想,反之,團結一致就不好辦了。大院君的釋放,反倒使閔妃派團結一致了,是危機感使他們拋棄了小異。
袁世凱深感朝鮮內部團結一致是難以應付的。如果國王能稍稍堅強些,就會產生國王派與王妃派的分裂。可是,現在不存在國王派,只有清一色的閔妃派系。
團結一致,靠近俄國,這是不能等閒視之的問題。袁世凱給李鴻章拍電報,提出建議:“廢昏君,另立李氏賢者。”
閔妃因為是王妃,所以才能專橫跋扈,如果丈夫不是國王,她的權力源泉就乾涸了。但是,閔妃一黨絕不會善罷甘休,因此必須使用武力。
一週以後,漢城電報局委員陳同書來見袁世凱。
“俄國公使要給本國政府拍發一封長文電報,這是歷來沒有過的,總覺得這裡面有點兒什麼,特來報告。”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