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3 (第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蹇錄》中寫道:

和平雖未破壞,干戈雖未交鋒,僅在一篇簡牘中已顯示彼我所見不同,過早表現出甲爭乙抗之狀態。兩種帶電的雲即將正面接觸,剎那間可成電閃雷鳴之勢,其意甚明。

陸奧外相的方針是:在外交上常表現為被動狀態,一旦有事,軍事和各方面都要先發制人。

如前所述,往朝鮮的中心港仁川輸送軍隊,日本自宇品港出發大約需要四晝夜,而中國從山海關或大沽啟程只需兩晝夜。假若接到清政府的出兵通知後才出兵,就會被落下。於是,日本方面想出一個計策:借大鳥公使返回任所之機,多帶些步兵。

不過,伊藤首相反對這麼做。他認為:“這不是給對方以口實嗎?”

日本政府打算根據中日《天津條約》第三條,中國首先出兵,然後日本也出兵。這就是所謂外交上的被動立場。

“因東學黨之亂,仁川、漢城都亂得不可收拾,所以應帶些警備人員。”陸奧外相抱住他的計策不放,說道。

“可是,這也應該有個分寸。譬如,同是警備人員,叫它‘軍隊’,就不如叫‘巡查’穩妥些。方法上必須再研究一下。”伊藤說道。

對於公使返回任所時帶些武裝兵員,伊藤首相併不完全反對,條件不過是別給清政府以藉口,他的計策是考慮把軍隊稱為“警察”。

乘軍艦前往,當然要有水兵。水兵一登陸,作為陸戰隊,就成為最好的兵力。在艦上比定員多編入一些水兵,就可以很自然地增加兵力。軍艦“八重山號”的艦種屬於“報知艦”,同海軍協商的結果,在定員外又增加了近百名水兵。

正同西鄉海相商議時,得知在外洋演習的數艘日本軍艦返回釜山附近。若命令這些軍艦回航仁川,就能進一步增加兵員。

三百到四百人,是大鳥公使可以帶領的兵數,顯得很正常。警視廳的二十名巡查,是公認的護衛。

大鳥公使搭乘“八重山號”起航的日期是6月5日。雖然在中、日兩國的出兵通知之前,但日本方面獲得了清政府派兵的大致情報;與之相反,清政府方面對日本的計劃卻一無所知。袁世凱完全被杉村代理公使和鄭永邦書記官等日本外交官操縱了。

大鳥公使到達仁川的日期是6月9日。

清軍到達朝鮮比大鳥早一天,即6月8日。登陸地點為牙山灣。派遣軍人數有兩千多,不能同時登陸,所以雖是8日抵達,但登陸完畢,已是12日了。

“清軍正在登陸”,得知這一情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天命世子爺 尋龍破天 視窗 南方紀事 死亡QQ號 青梅難哄,木頭將軍哭唧唧求複合 精靈,我真的是一個農場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