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家庭固然因為活著已經用盡全部的力氣了,根本沒有餘力照顧孩子。很多孩子小小年紀不僅要工作補貼家用,還得照顧家裡更小的孩子,也很少從父母那裡得到關愛。
而富有的家庭呢,也秉持著中世紀以來的傳統,對孩子談不到多‘關愛’。當然,總沒有中世紀時那麼獵奇就是了——中世紀時,人們甚至沒有孩子的概念,孩子就是未長成的大人,是不完美的成人(所以中世紀的很多畫作裡,兒童的長相完全就是個成人)。
那時的人們對孩子完全沒有耐心,以非常粗暴的方式對待,從不考慮孩子的心智發展。對孩子更像是對寵物,喜歡的時候當然會親親愛愛,但更多的時候就是放到一邊不管的。而且大人也不認為孩子能懂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更不會認為孩子有和自己的對等的‘人格’。
相比起中世紀,當下算是有進步了,只不過大多數人對孩子依舊談不上有比較正確的觀念。打個比方來說,當孩子犯錯了,無論是課堂上不守規矩,還是回到家裡弄壞了母親的園藝成果,父母教育的方式一般都是‘鞭打’。
而這個孩子很可能才5、6歲…對5、6歲孩子調皮犯的小錯,教育的方式不是引導他明白道理,而是鞭打。
總之,這個小男孩並不是那種長期溺愛下,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的孩子。再加上小孩子天然的‘敏銳’,他大概也感覺到自己的處境不一樣了,現在的處境要更加‘安全’,所以沒過幾分鐘,他就只是斷斷續續地啜泣一兩聲了。
薇薇安蹲下來和他視線對齊,顯得沒那麼‘高大’了,這大概讓這個孩子感覺安全了不少。這時薇薇安再問他叫什麼名字,他終於能夠順著話去思考了。
抽噎聲裡,小男孩似乎在想自己叫什麼——3、4歲的孩子,被別人叫名字時能回應很正常,但真不一定在驚嚇過後能說出自己叫什麼。這就和現代7、8歲的孩子,經常說不出父母的名字是一個道理。
有些問題實在是太過‘習以為常’了,以至於回答不出來真的挺‘反直覺’的。
“吉姆斯,爸爸一直這樣叫我。”
小男孩兒說話還挺清楚的,這讓薇薇安放心不少。不過這也不奇怪,富裕家庭的孩子,就算父母沒時間陪伴孩子,也有保姆和僕人。總是有成年人陪著孩子說話的話,學說話是會快一些。
“你的姓氏呢?”薇薇安儘量溫聲細語,讓這個孩子能心情穩定,回憶起更多東西。
男孩兒思索了好一會兒,看起來他不太記得這個了…大概是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