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五章 世界帝國 命運與選擇 (第2/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卻是屯墾戍邊。前面的軍隊打到了哪裡,後面的農民就會跟到哪裡。在他們看來,擴張就像開荒,也應視為開荒,沒有農業跟進的開荒是沒有意義的。也因此,如果前方不宜人居,戰車就會停下來。

所以,農業帝國的擴張是理性的和有度的,他們的邊界就在安全線內,視土地需求的飽和而止。遊牧帝國的擴張則是非理性和無限度的,他們的邊界是自己的能力。或者說,他們總要打到打不動為止。也因此,他們的歷史就像旋風或颱風,迅速興起,迅速消亡,只留下一片狼藉。

這樣看,大唐產生征服世界的野心並不奇怪,沒有這個野心反倒不太正常。別忘了,就連小小的高句麗,也知道把自己變成軍事王國,趁中原內亂之機南下擴張,何況統一強大如漢、唐?所謂“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云云,是藉口也是實情。只不過,漢和唐可以用這種口氣說話,而且能說到做到,高句麗就不行,這又是為什麼呢?[39]

文化的優劣。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4115a.jpg"/>

請問,文化有優劣嗎?

一般地說,就性質和品質而言,文化無優劣。文化就是文化。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方式,任何文化都有存在的理由和權利,也不具備可比性。因此,我們不能說某種文化是優質的,另一種或另一些是劣質的。

但,品質無優劣,形勢卻有,態勢也有。換句話說,世界上沒有優質文化或劣質文化,卻有優勢文化,也有劣勢文化。優勢肯定優質,也肯定強勢。劣勢雖未必劣質,卻肯定弱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成為世界性文明的是隋唐而非其他,根本原因就在這裡。[40]

不過,這裡面還是有問題。

問題在於優勢不是永遠的,具有優越性也不等於一定具有世界性。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華文化怎樣才能長期保持優勢,處於弱勢的其他文化又將何以自處?

東亞各國各民族,都面臨選擇。

突厥、回紇和吐蕃選擇了堅守。他們雖然也懂漢語,識漢字,使用的公共語言卻獨立自主。儘管突厥文源自粟特,回紇文源自突厥,吐蕃文則以印度文字為母體,但是總歸是他們自己的。同樣重要的是佛教和道教始終未能進入突厥社會,回紇乾脆選擇了摩尼教,吐蕃則在同時引進印度和漢傳佛教後創立了自己的宗教系統,並延續至今。

這不難理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春遲早晴[先婚] 火影:我的寫輪眼能鑲嵌無限寶石 柳念慈 農家喜事:潑皮相公太撩人 萌妻來襲:老公,抱一抱 重回九零高考後 回檔人生-妻子的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