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6155.jpg"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12051E27.jpg" />
宋初詞壇,作風漸變,由花間小令的一統天下,衍至以長調為主,氣象為之一新。令詞短制,一變而為鋪陳摛 藻的長調,使得本來只適合片段式、跳躍式敘事的詞,也能鋪敘張皇。這就像畫壇上本來都是些山水小品,忽然有人開始作數十尺的長卷,表現力當然大有不同。這一轉變主要由兩位詞人完成,一是張先,一是柳永,二人中柳永的貢獻更大,影響也更深遠。
柳永本名柳三變,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有《樂章集》。南宋文獻學家、藏書家陳振孫認為其詞格並不高,不過是音律諧婉,語意妥帖,把真宗、仁宗兩朝的太平氣象寫得淋漓盡致,且因他擅長寫行路旅人、江湖漂泊無依之輩的感慨和心情,所以影響力巨大。與對其詞作的有彈有贊不同,陳振孫認為其人殊不足道。因為按照正統儒家的觀點,人生應該追求三不朽事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三變無一可立,當然不能算是上等的人品。
陳振孫的觀點代表了當時士大夫對三變的普遍見解,但近千年來,卻有無數人被三變的詞作打動,他也因那些燃燒生命積燼而成的詞作進入了永恆。
三變若生於今日,會比林夕、方文山更有影響力,當代詞家中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黃霑 。可是,他生活的時代,只有“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才是唯一的正途。偏偏這是一條不適合他走的道路,這就註定了他一生的痛苦矛盾。
三變過了五十歲才考中進士,步入宦途又偃蹇多故,只好改名柳永,才得磨勘改官。宋仁宗本身雅好文學,但他要求文學必須符合主旋律,也就是正統儒家的意識形態,十分反感浮豔虛薄的文字。三變年輕時常流連於秦樓楚館,跟很多妓女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作了很多在正統儒士看來是淫冶下流的詞曲。他的《鶴沖天》詞中有兩句:“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意思是中進士做官不過是浮名,還不如喝著酒唱著小曲來得瀟灑。那一年他參加進士試,本已取中,但宋仁宗見取中的進士中有他,當即在卷子上批示:“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所以他過了好多年,一直到景祐 元年恩科,才重又進士及第。以後又因為填詞忤旨,雖然磨勘(考核)及格,但久不得改官。
這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