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作家如何敘述現實是沒有方程式的,是近還是遠完全取決於作家的不同和寫作的不同,不同的作家寫出來的現實不同,同一個作家在不同時期寫下的現實也不一樣,但是必須要有距離。在《第七天》裡,用一個死者世界的角度來描寫現實世界,這是我的敘述距離。《第七天》是我距離現實最近的一次寫作,以後可能不會這麼近了,因為我覺得不會再找到這樣既近又遠的方式。
一直以來,在《兄弟》之前,我就有一種慾望,將我們生活中看似荒誕其實真實的故事集中寫出來,同時又要控制篇幅。用五十萬字或者一百萬字去寫會容易很多,雖然會消耗時間和體力,但是不會對我形成挑戰,只有用不長的篇幅表達出來才是挑戰。我找到了七天的方式,讓一位剛剛死去的人進入另一個世界,讓現實世界像倒影一樣密密麻麻地出現,身影十分清晰。我也藉助了《創世記》的開篇方式,當然中國有頭七的說法,但是我在寫的時候腦子裡全是《創世記》,一是因為《創世記》描述了一個世界的開始,這是我需要的,頭七的說法沒有這樣寬廣;二是因為《創世記》的方式比頭七更有詩意。至於題目不是“七日”而是“第七天”有兩個原因,首先作為書名,“第七天”比“七日”好;第二個原因是,我這次是反過來的,寫到第七天“死無葬身之地”才是故事的開始,但這個開始又是傳統意義上小說的結尾。為什麼找到這樣一個死亡的角度呢?可能寫作時間越長,野心越大,風險也越大。
我一九九六年開始寫《兄弟》,在當年來看,當時的中國和“文革”時變化大得已經難以想象,而二○一二年和一三年比○五年、○六年更加荒誕,難以想象的現實都在發生,最後大家都慢慢習慣了。○六年寫完《兄弟》下部的時候,有人說小說是虛假的,現在沒有一個人這樣認為,這次我寫的全是熟悉的事情,又有很多人說是瞎編的。我就是想在不大的篇幅裡,尋找一些具有這個時代標誌性的事情,把今天的中國放進去。所謂的社會事件,現實裡荒誕的東西,我其實寫得很少,因為進入某種敘述的時候,要按照敘述語境來。除了“我”和“我”父親楊金彪、“我”和李青的描寫以外,真正涉及到現實事件的筆墨,佔的篇幅並不大。現實世界的東西對我來說是倒影,而不是重點。
我在寫小說的時候可能有一種心理疾病,一段話寫得不滿意就寫不下去。在《兄弟》之前我就把開頭寫完了,我認為寫得很精彩。為什麼擱了一段時間呢?就是沒有殯儀館的那個電話:“你遲到了,你還想不想燒?” 缺少這麼一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