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就這樣,吳道子繼續拿著他的筆,迫於現實的壓力,開始了他實現第二志願的道路。
從20歲開始,吳道子漫遊長安與洛陽兩地之間,每到一地他都會為這個地方留下自己的繪畫作品,從人物肖像到風景描繪,從寺廟壁畫到水墨丹青,在長時間的反覆實踐中,吳道子的繪畫技藝不斷精進,而且由於他賣的畫價格公道、童叟無欺,使得他漸漸有了一些名聲。景龍三年(709年),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的韋嗣立在走訪民間聽到吳道子的名號時,立即將他招進自己府中,讓他成為自己的專用畫師。
不用再為生計發愁的吳道子,本以為可以在韋大人的關照下,繼續用自己的畫筆去畫出更多的好作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雖然吃喝不愁,但自己必須要屈服於權貴們的意志之下,換句話說,老爺們讓你怎麼畫你就得怎麼畫。
對於立志進身官場的人來講,這固然是不難做到的,但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講,這完全是一種折磨人的束縛,漸漸的他對這種錦衣玉食的生活開始感到厭煩,不久他辭去了這種專有畫師的身份,離開了韋府。
從景龍三年一直到開元元年,吳道子雖然還短期的做過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但大部分時間裡,他全都處於一種漫遊狀態,雖然經常為生計而勞碌奔波,但這種狀態,也使他猶如無拘無束的小鳥飛翔於天地間,激發了他的繪畫靈感,更使得他在繪畫領域產生了里程碑式的成就,那就是他創造了筆簡意遠的山水“疏體”。
本人並不是美術專業出身,對於“疏體”不敢說有什麼專業性的研究,所以不能用專業化的語言來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吳道子使山水擺脫了對於人物畫的依附,不再僅僅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使山水畫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
鑑於他的這種開創性成就,而且畫作具有獨特的風格,對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人稱蓴菜條描,具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的效果,所以當時的人們送給他一個很響亮名號,名曰“吳帶當風”,也有人稱之為“吳裝”,後世更是尊他為中國山水畫的始祖。
俗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事實證明,吳道子同志因為名聲太大,註定會再次引來上層人物的關注,只是這一次關注他的那個人,韋嗣立與之相比完全不值一提,因為這個人是李隆基。
開元二年(714年),李隆基下詔宣吳道子進宮,雖然吳道子內心十分不願意再次被束縛,但皇帝的召見他還是不能不去,於是他揹著畫版隻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