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前邊在說李隆基開設立麗正書院的時候,我們插進了賀知章的一些介紹,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主題,繼續來說張說的經歷。
當文武雙全的張說重新回到宰相班子大展拳腳時,雖然李隆基對他頗為信任,但張說在朝廷的處境並不穩固,原因是張說自負才能出眾,骨子裡本能的有一種傲慢之情,開元初年和姚崇的矛盾不能不說與張說的性格有關。
問題的關鍵是,張說雖然才能出眾,但能夠在朝廷站住腳的全都不是白給,只不過有的人由於性格的原因不願意針鋒相對,例如源乾曜。但如果遇到和張說性格一樣的人,那結果只有一個——打成熱窯!
而張嘉貞就是這樣的人。
很多史書都記載,張說和張嘉貞當時矛盾突出,甚至不顧自己的身份,差點挽起袖子抄傢伙動手,但這些史書都沒有記載為什麼單單這兩個人矛盾那麼突出,很長時間以來,我也對這個問題感覺很好奇,當我仔細翻閱史書,我發現問題的答案藏在兩個人的履歷之中。
張說和張嘉貞曾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一同在兵部為官,張說是兵部侍郎(正四品),張嘉貞是兵部員外郎(正六品),換句話說,那個時候張說是張嘉貞的領導。
雖然這段時間不長,但在我們這個重視資歷和輩分的國度裡,哪怕當過你一天領導,再見到你時,心裡也會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更何況是一年半的時間。
而直到張說重新回到朝廷,進入宰相班子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從時間順序來講,張嘉貞這次要先於張說進入宰相班子,按照資歷來分,從宰相這個角度而言,張嘉貞算是老同志,而張說只能算是老將新兵。
現在張說這個老領導成了新下屬,張嘉貞這個老下屬成了新領導,再加上張嘉貞本身也是個急性子的人,所以矛盾出來了。
其實裡外裡無非只有兩個字——面子!
在這些講究身份、講究臉面的朝廷官員看來,面子問題實在無小事。
最初張說和張嘉貞兩個人還處在暗戰的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兩個人個性的展露無遺,矛盾開始公開化,而公開化的標誌則是對裴伷先的用刑問題。
說起裴伷先並不出名,但他有個大名鼎鼎的祖父,就是被武則天處死的宰相裴炎。
裴炎被處死後,裴伷先因為受到株連,被髮配嶺南。李旦二次當了皇帝后,念及裴炎曾經有功於李唐皇室,恢復了他的名譽,並將裴伷先從嶺南召回,對他恩寵有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