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上有這麼一篇《我意今尚非高談建設之時》,刊登於民國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的《少年中國》週刊,大意是主張新建民國當務之急,不該推行建設,而在“貯建設之本”,所謂的建設之本,又可以歸結為三個面向,就是“統一國家”“鞏固秩序”和“休養財力”。
這樣的三件事,在後世之人看來,不免有些空洞,但是支援黃遠庸這樣看法的人起碼有些個“宜急不宜緩、宜簡不宜繁、宜實行不宜空言”的策略性考慮,他們特別在意的是:號稱“民國”的中華之邦會不會在列強衝擊或割裂之下分崩離析?會不會在過度想象建設成功的遠景上迷失了居安思危的方向感?是以當時黃遠庸輩心目中的“建設”,遠非今日之吾人所能理解,在他看來,談建設,就只是高談、侈談、空談建設!
黃遠庸還強調:當下的中國之所最急迫的有五:軍事之統一、外交之統一、司法之統一、財賦之統一、警察之統一。這五項裡面,黃遠庸特別提出司法和警察兩項,以為是恢復秩序和伸張國權的基礎——這一點,原本和建設沒有衝突;我們甚至可以說:即使攤開來這全數的五項統一課題,也都和我們今日所稱所見所從事的建設沒有衝突。那麼,他為什麼會說:“今所謂政府與政客,視此真正之平民政治之基礎,渺然不屑置意,而日日高談建設,官僚派則相與以‘維持現狀,建設勿多道’。吾不知彼之所謂現狀者,乃以何者為範圍?現狀抑既日以破壞,維持之何有?其意若曰:‘維持現狀者,乃聽天由命之謂耳。’竊望高談建設者之一念此也。”
在這裡,我們要是把黃遠庸所聲稱的“政府與政客”和“官僚派”看成了兩種不相干的人,就失義難解了。在這位眼光銳利的記者看來:北京的袁世凱和南京的孫、黃便是政府與政客,廁身新政府而仍心繫舊江山的大部分政府要員則毫無疑問地恰是“官僚派”,這幾個詞語之間最微妙的不是他們的對立,而是他們的合作。說什麼南北之爭?說什麼兩京兩府之爭?說什麼北洋與民黨之爭?實質上都不是,真正的底細是: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想建設一個落實的民國。
黃遠庸的話說白了,就是在指責孫文:你不要再談建設了,再談建設也只是掩護袁世凱,讓他們去維持一個連統一的滿清都不如的破碎政權而已。
議論孫、袁二氏在民國元年、二年之間關係的後世文章多矣。以袁之“新智識與道德之不備”“公心少而私意多”“急求政權故罔顧體制”,浮論人人可申,遂成定見。
但是黃遠庸的主張非止於此。在他看來,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