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火速來天津。”
——想來想去,最後李鴻章決定用簡短的電文,這樣會更為有效。李鴻章估計袁世凱正在等待著決定性電報。
袁世凱在河南的農村東遊西逛,無所事事,但他一直密切關注時局的動向,尤其是朝鮮的形勢。叔父袁保齡經常寫信給他通告情況。
“世凱的東山再起仍然在朝鮮問題上。”袁保齡總是這麼想。
“旅順來的信真多啊!”袁世凱的妻子說道。
“在旅順我的知己多,當然信就多。”袁世凱從妻子手裡接過來信。
根據中日《天津條約》,中、日兩國都從朝鮮撤回了軍隊。從漢城撤回的清軍,移防旅順。在朝鮮苦樂與共的戰友們現在都在旅順,難怪他的知己要多了。不過,從那裡來的信之所以非常多,主要是袁世凱一個勁兒地給他們寫信的緣故。
袁世凱對別的事情並不掛心,只有朝鮮問題,他不願敗給任何人。一提起朝鮮,就好像聽到自己的名字一樣。
清廷正式決定釋放大院君,是在甲申年的次年(1885年),陽曆9月20日。朝鮮“陳奏使”一拖再拖,終於抵達北京。
“派你押送大院君。”李鴻章見到袁世凱,立刻宣佈任務。
“讓丁提督去不行嗎?”袁世凱反問道。
他從叔父的信中得知,這一任務很多人推舉丁汝昌去完成,但李鴻章反對,選中了袁世凱。
“若派丁汝昌去,怕被認為是清軍重返朝鮮,就是說,他這個人太顯眼……所以,我想換個小人物。”李鴻章答道。
的確,北洋艦隊司令官丁汝昌的軍人色彩未免太濃厚。剛剛按中日《天津條約》從朝鮮撤兵,如果丁汝昌有所行動,恐怕被誤解成清政府違反協定。
“是……小人物?”袁世凱似乎很不服氣。
“當然,是小人物。只把首腦換一換,其他人員照舊。”
“隨行人員都有誰?”
“王永勝、黃金志、張紹華、黃建筦……”李鴻章屈指念道。
“全是總兵級的。”袁世凱同意了。
倘若提督丁汝昌帶上數名總兵,是很平常的,但是,就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陣容似乎過於堂皇了。
“這是中堂的有意安排。”袁世凱立刻領會了用意。
選派押送大院君歸國的負責人時,丁汝昌的名字被提出來,李鴻章沒有立刻反對,他一開始就決定起用袁世凱,只是不急於說出。委派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