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28章 攻破謠言 (第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館近,好些天沒見尉茂了,這就買些好吃的找夥伴去。

幸好去了!二人一會面尉茂便問:“你明天問問蓁同門,她和窈同門要幫的那個高小娘子找到了麼?就是前些日子在州學館鬧跳井的女學子。”

“你說高婁?”尉景拿出了信:“我剛和她分開,她今天歸鄉,這封信就是她留給我的。怎麼了,怎麼問起她?”

“最近北郊不是出了事麼,都在說死了不少過往旅人,不知道誰先傳的,說有具沒被認領的屍體很像高小娘子。”

“胡說八道!!誰傳的,我非撕爛他嘴!”

“攻破謠言的最好法子是事實。把信給我,你別管了。”

鄭學館離州學府最近,州學府的任何訊息、流言均先傳到鄭學館,反之一樣。有高婁的書信為證,當尉窈離開崔族返回己族上課的時候,已經沒人再訛傳高婁的死訊了。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呢喃著仲春的到來。

天氣迅速暖和,小學館裡誦起了新詩:“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此詩膾炙人口,重疊部分非常特殊,堪稱句句搖曳,字字如歌,即使不學無術的頑童也早會念述。但偏偏是如此直白抒發情感的詩,令各學館的夫子講解起來十分頭疼。

原因往淺裡說,是大魏至今對婚姻年齡沒有制定律法,百姓大多延續舊習在十五歲之前成親,早至十二歲的都比比皆是,以致情竇初開的歲數更為提前。

往深裡究,便是“師法”、“家法”的各自堅守。人們對詩的理解自古存在分歧,即使《木瓜》開篇之《序》的觀點寫得清清楚楚,此詩是衛國人為感激齊桓公濟困扶危而做的,可有些儒師、大部分民間百姓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永以為好”就是在詠男女之情!“投木報瓊”的行為,就是想和佳人定情的最好互贈!

學童武繼、尉簡、尉戒之便是後類理解的典型,三人情竅還都開得早,所以今天讀詩格外起勁,時不時夾雜嬉笑,或擠眉弄眼嘰嘰咕咕。

武繼坐在尉蓁後邊,尉蓁本來就因跟不上學業而心煩,終於忍無可忍回過身,抓起對方詩簡就要砸!武繼往後躲,背撞尉戒之的書案,後者更癲了,發出“哦哦”怪叫。

段夫子氣得咳喘加劇,第一次棄課離去。

尉窈真是哭笑不得,她記起來了,這事前世也發生了,幾乎一樣的情景,兩輩子竟都沒聽到《木瓜》詩序的講解。

尉菩提埋怨那幾人:“你們想鬧能不能等到下課再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我改口叫姐夫後,姐姐慌了 打網球的獵人拐走了琴酒 從看見血條開始橫壓億萬天驕 御獸:從雙倍命獸開始 (綜漫同人)港黑幹部討厭青花魚 井底飛天 人類幼崽廢土苟活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