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h2>1</h2>
清軍在牙山登陸以後,就地駐紮,不打算進漢城。四百名日軍進駐安靜的漢城。大鳥圭介憑著外交官的嗅覺,發覺各國的眼光都盯著他。
既定的步驟是先由大鳥率領四百名士兵進入漢城,然後接受朝鮮政府正式提出的鎮壓東學黨的請求,引進後續部隊混成旅團,可是,現在這四百名士兵尚且苦於出師無名,何況……
踏入漢城的第二天,大鳥立刻成了各國外交使團攻擊的目標。
袁世凱慫恿朝鮮政府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議。朝鮮外署參議閔商鎬和協辦李仙得、李容植等主要官員,分別向大鳥要求撤兵。但是,日本拒不接受。袁世凱又期待各國外交團向日本施加壓力。
然而,各國外交官們只是代表本國利益,向大鳥發出了抗議性質問而已。至於日軍進駐漢城這一現實問題應如何解決,都採取看看動靜再說的態度。他們害怕這時過於積極活動,會使日後行動受限,何況外交團的內部意見也無法統一。
例如:一直企圖南下的俄國認為,日、中兩國都是它的障礙,最好是互相開戰,最後兩敗俱傷。這就是俄國的國家利益。為造成這種局面,俄國必須謹言慎行。日軍進駐漢城,會刺激中國,這正是俄國所盼望的。他們口頭上質問日本政府出兵理由不充分,內心裡卻覺得日本若這麼無聲無息地撤兵,可就太掃興了。
李鴻章也期待著外交團的壓力,他給袁世凱的電報說:
漢城平安無事,而日獨調兵,各使(各國公使)當有公論,我宜處以鎮靜。
李鴻章等待各國外交團的“公論”,未免過於天真了。
朝鮮政府之中,有人從私誼發出一種議論:讓容易洽談的清政府撤走牙山的清兵,以促使日軍撤退。
“都太天真了……”袁世凱表情憮然,自言自語,“不過,已經無計可施了,只好如此。”
要開啟困境,只有去說服大鳥個人,想辦法軟化他。
“同大鳥會晤,用筆談還是……”袁世凱嘟囔著,似乎在詢問一旁的唐紹儀。
“那蔡紹基呢?”唐紹儀問道。
蔡紹基是日語翻譯。
“筆談的時候,他不在場比較好些。”
“是的,蔡紹基在旁,居然用筆談,就太不像話了。會談時,給他派個差事。還有,我也參加,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
“好,怎麼辦呢?”
在備前的閒谷黌專攻過漢學的大鳥能寫出達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