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說,他這個商業計劃在監獄中就已經成型了。
張浩然的方式是在大巴班車或貨車必然要經過的土路上挖溝。通常是由於某一路段在修橋或修路,大巴或貨車需要繞路才會走這些土路,這些路並不是國道,只不過是人和車過得多了形成的路,這樣的路國家當時沒有任何政策條文保護。所以張浩然就抓住了這個漏洞,認為這是個商機。他當時對我市的路況比交通局長還熟悉,哪裡有這樣的土路哪裡就有他張浩然。
張浩然經常會僱傭2-3個當地農民在這些路上挖溝,溝不深不淺不寬不窄剛剛好,反正是車肯定沒法透過這個溝!每當貨車和班車從這裡經過看見這個溝就會停下,站在他們眼前的,就是張浩然和幾個憨厚的當地農民。
“兄弟,這怎麼多出來個溝啊!我們沒法過了”司機肯定會問
“我們正在挖水渠,這可怎麼辦?”張浩然肯定會故作為難的樣子
“哎呀,那我這一車人(一車貨)怎麼辦啊?我總得過去啊!”司機肯定很撓頭
“司機大哥我看你也挺實在的,我們把這個溝填上然後讓你過吧!但是我們不能白忙活啊!我們幫你填上這個坑的話你出50塊,如果是你自己填這個坑的話,我們借你鐵鍁,你出30塊,怎麼樣?”張浩然還裝作很為司機著想的樣子。
“哎,算了,還是給你50塊,快把這個溝幫我填上吧”
每天這個溝就這樣挖挖填填10幾次。除了付給農民的錢,張浩然每天剩下500塊一點問題都沒有,張浩然就這樣打一槍換個地方。今天在A縣挖,明天在B縣挖,以免總佔著一條線把司機給訛詐火了。時間久了,全市由於修路經常要走一段土路的十幾條線的司機都明白了張浩然是幹什麼的。但是沒辦法,張浩然這樣乾沒犯法,他挖的路又不是公路。這些司機如果動粗又不是張浩然的對手,只好乖乖的給錢。後來張浩然在和班車司機談填坑的時候還推出了“套餐價”這樣的促銷活動,班車總是要往返的,一來一去就是100塊,張浩然遇上班車就說:“這樣吧,反正你去還是要回來的,你們也不容易,給我80吧,來回我都幫你填上”。嗬!他張浩然也知道人家司機不容易。
看來,美國經濟學家90年代說的“挖一個坑,再填上一個坑就創造了雙份的GDP”這一理論早在80年代,在中國,就已有人熟練運用了,而且運用這一理論的這個人連初中都沒畢業,要是這些美國經濟學家知道張浩然,看他們誰敢說中國人經濟理論差!他們是在剽竊張浩然的學術成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