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一點太容易滿足了。”
當時,顧回舟有些意外地看著她,而後,眉眼彎彎:“沒有,這樣就夠了。”
她不懂,他要是容易滿足,她那樣沉迷科研、祖國永遠第一位的人,又如何會一點一點到現在這般,把他也放在心上的地步?
研究團隊裡的人那麼多,大家都住在實驗樓的宿舍裡,只有明夏每天都回家,穿著熨燙板正的衣服,一日三餐有物件送飯,還有在團隊內比總負責人方康平和國科院院士都高的研究地位,和大家形成了鮮明對比。
按理說,人多的地方就有江湖,過得這樣好的明夏大概會遭遇嫉妒、不滿等負面的情緒,也會遇到真小人的背後叭叭。
但事實上,整個團隊,上百的研究人員,誰都沒有提出異議。
且不說,人家過得好和你有什麼關係,又沒吃你家大米,就說研究地位,那也是人家憑真實水平拿來的,你不服氣的話,完全可以和她公平競爭,每個月給團隊貢獻兩到三個新的想法,有兩個國家級的研究成果,還精通數學和計算機,不要求你證明“黎曼假設”了,看一眼就能知道演算法有錯的程度也行。
只有一點點差距,會嫉妒,有很大的差距,會羨慕然後引起不平衡,但如果差距已經宛若天塹,那就無謂羨慕和嫉妒,只剩下滿心滿意的敬佩。
研究的進度,一直卡在最後一步,饒是明夏,也糾結得擰眉入眠了不知多少個夜晚。
終於,在九月底,她決定大膽嘗試一個自己很久之前就有的新的想法。
現在這個演算法已經卡住了太久,缺漏之處難以補上,始終找不到合適的替代演算法。既然如此困難,那為何不大刀闊斧地直接換一個框架,重新構架?
有人反駁明夏,這個框架是大家之前討論了半個多月的決定,現在改,工作量肯定很大。
但明夏也堅持表示,捨不得現有的成果,就容易止步不前,一直處於找不到突破口的境地,有什麼意義?更何況,錯誤的成果不是成果,只是累贅。
兩方僵持不下,但方康平覺得,反正大家也沒找到合適的突破口,試一下也沒壞處。
而這麼試了一下之後,他們就發現,明夏這個提議簡直就是神仙提議,框架雖然改了,核心卻沒變,但實驗的最後一步也已經突破。
終於,十月一日,也就是國慶節當天,明夏站在實驗臺前,睜著一雙因為連著熬了幾天夜而佈滿血絲的雙眼,檢查完了所有資料後,轉過身,在眾人屏息以待的緊張注視下,揚唇,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