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覺,我們感覺自己清清楚楚“看到”一個三維立體的杯子,“看到”具有縱深的房間,“看到”他人離自己的距離。但實際上,我們是不可能直接“看到”三維物體的,我們眼睛接收的只是平面圖,是大腦後臺計算還原出的三維立體效果。
我們的眼睛在我們注意不到的情況下不斷快速轉動,拍攝四面八方的影象,而隨著我們身體移動,視網膜上的投影照片也在不斷變化。可是我們的感覺接收到的並不是一張張分離的照片,而是一個恆常穩定的周圍世界。這是如何做到的?答案並不難,正如“人工智慧之父”馬文·明斯基所說的:“我們不需要不斷‘看見’所有事物,因為我們在大腦中建構了視覺的虛擬世界。”神經學家威廉·卡爾文也曾說過:“你通常觀察到的看似穩定的場景實際上是你所建構的一個精神模型。”事實上,我們居住在大腦製造的虛擬現實中。
這個虛擬的模型,就是我們每個人頭腦中的“世界模型”。
而很少有人討論的是,我們心中對這個世界的知識,也像視覺一樣,有整體的模型進行綜合。
我們對物理環境的理解、對世界執行規律的理解、對社會的理解、對正義的理解,全都交織在一起,構成我們思維的背景。大腦把所有社會感知訊號也構造成完整的“世界模型”。我們人與人有很多共享的常識和語境,例如誰是美國總統、被石頭砸到會怎樣;我們每個人也有獨特的“個人世界模型”,例如“男人都是不可靠的”“命運會善待有恆心的人”。這些是我們大腦把各個領域所有知識彙集之後得到的結果,它是思維的語境,就像視覺背景,也是人與世界打交道、溝通的前提。我們的決策是在這樣的模型中形成的。
這種綜合能力讓我們能跨領域認知。我們可以把喝酒、下圍棋、鑽井和看病的資訊放在頭腦中的同一個世界,但是對於AI來說,這些專業知識就是四個不相關的領域,要四個AI來分別處理。人的綜合認知能力,使知識連成一體,但人工智慧目前只能是專業化人工智慧,一旦下圍棋的人工智慧學習了金融知識,就把圍棋知識完全忘記了,等它再學習鑽井知識,又把金融知識忘記了,這被稱為“遺忘災難”。專業人工智慧的知識至少在目前,還無法相互連線構成“世界模型”。於是人類仍然有它們不具備的視野和大局觀。
我們的人腦如何具有這樣的綜合能力和對世界的建構,仍然是一個謎。
第二個難點,理解他人的能力。
即便人工智慧未來能夠把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