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腦機介面的影片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它在詞條任務完成之後,也變成霍克島方面真實掌握的技術。
並不是無中生有的技術,而是系統自動推演,擁有完整的技術積累過程。
如果何瀟願意將這項技術公開的話,任何人都看不出這套技術有任何異樣,會認定是霍克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一步一步發展起來。
不會有任何作弊的痕跡。
就算發展得有些超乎尋常的快,那也是因為這幫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力太強。
不過其實何瀟很清楚,這個技術還只是剛剛開始,距離實際應用還有點遙遠。
單向腦機介面的原理,其實就是透過讀取神經元資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侵入式,一種是非侵入式,前者是直接把晶片植入腦中,讀取的資訊會比較準確直接,後者則是把電極置於腦外,這種獲得的資訊比如弱,受到干擾比較大,難以分析,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主要都是前者。
但問題是,人類的大腦神經元實在太多了,數量以百億計算,侵入式植入的晶片,其實只能有針對性的收集幾千個左右的資訊,目前研究的重點是控制運動的腦神經,但也只是控制簡單的運動,想要控制更復雜的運動,還需要收集更多神經元的資訊資料進行分析,才能做到,而這個更多,是好幾個數量級的差距……
何瀟也考慮過,跳過這些過程,直接編輯“外骨骼”或者“機甲”、“高達”之類的詞條,結果發現難度都是數千萬級別的。
以他目前能夠控制的影響力,還很難在兼顧信任率的前提下完成。
數千萬級的難度,看起來似乎也不難,但根據他之前的經驗,詞條要儘可能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拖的越久,露餡的可能性越大,哪怕失敗一次,後果也很嚴重,會出現信任危機。
而在一個月之內,想要達到數千萬的閱讀人數,目前還是比較困難的。
畢竟並不是每個看到相關內容的人,都會去維度百科看詞條內容,甚至連結發給他,他也不會點開……
何瀟還有別的詞條需要編輯,所以準備先放一放,給它一點時間發酵一下,讓霍克島的科學家們自己研究一下,看看他們能不能研究出啥名堂。
但事實證明,他似乎低估了霍克島科研天團的實力,東國裔生物工程師李孝傑的團隊在短短兩個月時間之後,就給了他一份大大的驚喜!
他竟然開發出了一款“腦神經資訊解碼器”,儘管只是雛形,還需要繼續完善,但是它實驗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