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1891年4月下旬,美國政府以600萬美元的優惠價格,緊急向以總統為代表的智利政府方面出售4艘鐵甲艦。
1891年6月,美國出售的鐵甲艦連同一批武器裝備抵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
7月2日,獲取武器補充和部分軍艦支援的總統派重新組織反擊,相繼收復首都聖地亞哥周邊以及中部地區。
10月末,憑藉陸軍數量優勢,總統派所部部隊推進至國會派大本營伊基克。
11月,總統派和國會派艦隊於伊基克外海海域爆發大戰,國會派艦隊獲得勝利,全殲總統派海軍,自身卻也付出重大損失,
排水量6900噸的普拉特艦長號、排水量3600噸的“海軍上將考克朗”號、排水量2000噸的“胡阿斯卡”號小型鐵甲艦沉沒,
排水量4000噸的“恩卡拉達號、排水量5000噸的埃斯美拉達”號受損。
伊基克海戰過後,昔日位居南美海軍首位的智利海軍,因為內部分裂,主力損失過半,哪怕獲得海戰勝利,仍然擁有大小軍艦二十餘艘的的國會派,也因為陸上戰爭失利,控制面積大大縮小的原因,喪失了戰爭的主動權。
1892年1月,圍繞伊基克的包圍持續收緊,在失去北部、中部多個主要港口基地的補充後,殘餘艦隊對總統派的襲擾頻率以及造成的損害越來越低。
1892年3月,歷經近4個月圍困,彈藥消耗殆盡的國會派守軍內部爆發衝突,3月12日,部分部隊讓出防禦陣地,總統派部隊透過防禦缺口,攻入伊基克城內。
3月13日,自知大勢已去的國會派首腦豪爾赫·蒙特開槍自殺,殘餘部隊失去抵抗意志,紛紛放下武器投降。
智利內戰因為英國、法國、美國等外部國家的干預,持續時間超過一年,長期的內戰消耗對原本富裕的智利造成了沉重打擊,人口數量由戰前87萬人,減少至不足70萬,超過三分之二噸位的主力軍艦,損失在雙方的拉鋸戰、襲擾戰中。
交戰雙方,陸海軍傷亡總數超過3萬人,對於人口不過80餘萬的智利而言,3萬軍人的傷亡,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為報復英、法兩國扶持國會派,封鎖對總統派的武器、軍艦禁令,同時也是為了討好美國,獲取美國更大程度的支援,
智利總統巴爾馬塞達直接將戰前遭到國會派反對,涉及英國資本的相應政策提案,全部透過,並且對國會派掌控的工廠、礦場等行業,進行清算、查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