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往往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都會引發山體滑坡、泥石翻滾,那都是災難性地。如果遇到持續性的降雨,山路被毀、交通中斷的事情時有發生,山間即使會有良田,也會因為降雨而毀。
月中的時候,會有持續一週的無雨期,這是最佳的進山時間,何博文決定,帶著何志彬和鄭雨前往“漳河源”。
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深入到這一區域,雖然一路地勢兇險,但是風景卻異常秀美,算作是自然界最公平的回報,讓人生就一種“險峰過後是美景”的心情。
最早他和同事一起探訪這一區域,只是想了解“漳河源”的生物型別,並收集一些可能收集的生物樣本,沒想到卻有了意外的收穫,他們發現了附近一處儲存完好的晚清百年大宅,同時還發現了仍在運轉的“古法造紙”作坊,這令他和同事們十分興奮。
南漳的造紙業歷史悠久,“古法造紙”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南漳的第一大產業。造紙業的繁榮得益於荊山山脈豐富的自然資源。“八山半水分半田”,形成了蠻河、漳河、沮河三條主河道、眾多支流呈脈絡狀分佈的水源格局。由於河流身處源頭,流量不大、水源穩定,修築攔水壩的工程相對容易,後人便以此開渠引水,開啟造紙的歷史。
除了水資源,整個荊山“無處無石”,除青石外,均能隨地取材、就地燒製成石灰;再加上這裡雨量充沛、山谷幽深、氣候溫潤,河谷中盛產茅竹……這些充沛的資源成為造紙材料的可靠來源,也是古法造紙選址在此的根本原因。
古法造紙的作坊通常是建在河流上游相對寬闊的、臨近河邊的陸地上,規模大都一般,一間工作間而已,但是在工作間的旁邊還會建有曬紙、晾紙、儲藏紙的房間若干,這樣就構建成了一家完整的古法造紙作坊。
古法造紙工序複雜、選材考究,以“火紙”為主,紙質優良,呈灰白色、無煙,易燃不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祭奠、祭祀、做鞭炮的上好材料。
進山的路並不好走,如果想在當天到達目的地,天不亮就得啟程,只有這樣才能在太陽落山之前到達“漳水源”。這條路線何博文並不陌生,他們需要在汽車站乘坐全天唯一的一班長途汽車到達薛坪鎮鎮上,如果運氣好,能搭上老鄉們的牛車,可以再走一段山路,之後的路就得靠一雙腳去丈量每一寸土地了。所幸的是,何志彬和鄭雨的體能很好,避免了山路顛簸時的嘔吐,即便是在最後的步行路段也能夠輕鬆應對。何博文因為經常在山間作業,這樣的出行方式早已是家常便飯,日落前他們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