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點。
帶著黃河來到辦公室後,蕭主任先是幫同僚倒了杯茶,緊接著打了聲招呼便直奔海校搖人。薩老今年都快奔九了,只派勤務員過去多多少少有些不禮貌。
等待期間,閒來無事的黃某人發現桌面上放著一份檔案,上面赫然寫著《海軍部隊教育計劃(暫行版)》。
“兩位傳奇艦長和蕭主任共同制定的教育方案,有意思。”
正所謂是十年空軍,百年海軍。
海軍之所以難成規模,除了造船時間和技術壁壘難攻克以外,艦員和高階指揮員的培養同樣是一道難題。
從理論上來說,一名海校學員想要順利畢業,不僅需要透過系統且正規的訓練,還得經過艦上學習這一階段。
非戰爭年代,普通士兵至少要學習一年。中低層的指揮員所需的培訓時間更長,三五年都是時有發生的情況。
不過北海艦隊可沒有這麼長的時間,邊區急需打破鬼子對沿海地區和港口城市的封鎖,並且為反攻本子本土做好準備。
無奈之下,蕭、薩、菲利普三人只能制定出邊戰鬥邊建設,以單人應用技術為主的突擊性教育計劃。
說白了,就是暫時不講太多理論,採取用什麼學什麼,先精一門再學別樣的特別方針。
當然了,像是航海、槍炮、魚水雷和機電等學校也會陸續成立。不過這些專業學校,同志們只能分批次進入學習。
其實阿醜、帶英和德三在本次世界大戰中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案。畢竟他們哥仨下餃子造潛艇的速度很快,在某段時期也強行爆了兵。
這些大致堪用的水兵,在參戰前期表現得非常垃圾,甚至還出現了把鯨魚當成潛艇狂轟亂炸的艦長。
但只要給予一定的時間,戰士們都能學以致用乃至於融會貫通。
在此之前,就只能多辛苦辛苦兄弟部隊和盟友,讓空軍的同志們在戰場上多幫幫忙,讓自由法國的海軍多帶帶路。
······
就在黃河一字一句認真閱讀《教育計劃(暫行版)》之際,兩中年一老年的海軍組合推門走進了辦公室。
聽到開門聲和腳步聲,他收檔案抬頭一氣合成,顯然是一副警惕性十足的樣子。
“黃局長你好啊,我經常聽蕭司令和菲利普將軍提起你的事蹟。感謝你為中華海軍做的一切,老頭子我代表那些犧牲的同僚,向你表示由衷的感謝。”
眼瞅著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者要彎腰鞠躬,黃河趕緊一個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