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是試著和日本人“談和”吧。
蔣介石對此的答覆一律是:想入非非、可笑之至。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日本佔領廣州,似乎挺得意,可實際上,此舉不光使其戰區擴大和戰線拉長,而且勢必損害英美利益,這樣國際社會共同對日的可能性反而增大了。
這時的蔣介石已把爭取外援的重點完全放在了美國身上。
雖然美國佬也和英法一樣,怕把自己攪到中日之戰這潭渾水裡來,所以始終恪守中立,但他們那種大大咧咧的牛仔性格又決定了關鍵時候不會怕事,而且國際國內輿論每天都在變化,實際上就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為了爭取美國的同情和加入,蔣介石不僅精心設計了“四行倉庫保衛戰”,還在《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之後,多次給羅斯福總統寫親筆信,並向美國報界頻頻喊話,就是希望美國拿出世紀初主持召開華盛頓會議的勇氣,慷慨出手,以解決此次“遠東大難”。
戰事的節節失利,領土的一再淪喪,這是蔣介石再怎麼遮也遮不住的,但他要表現的不是失利,而是勇氣:日軍一日不退出國土,“吾人決不終止吾人堅持之抗戰”!
美國牛仔與英國紳士相比較,身上總有一股濃厚的理想主義情結,蔣介石藉此發揮,因勢利導。
現在這個世界太過現實,最缺最貧乏的還是理想。現實當然不能漠視,可是理想也很重要,如果僅謀一時的安全,迴避神聖之義務,那這個世界成什麼了。
實際上,武漢會戰前後,在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內,已有很多人建議打破堅冰,對中國採取積極援助政策。這些有識之士均認為,中國的抗戰很重要,可以阻止日本向其他地方,甚至美國直接進攻。
處於這種內外聲浪之下,羅斯福本人也漸漸認識到,一味向日本妥協要不得。過去給了“滿洲”,它又要華北,現在不得到整個中國也絕不會罷休,到最後就有可能威脅到美國自己了。
蔣介石的策略就相當於國際版的“合縱連橫”。中國要想贏,歸根結底還是得搭老大們的順風船。如果抗戰堅持到現在,讓美國人知道你們這兩家又“和”了,誰肯幫你?誰會幫你?
孔祥熙雖說與汪精衛曾同為主和派,但在這種事上,他亦知輕重,蔣介石不讓幹,他就馬上把手縮了回去。
近衛和板垣都失望地發現,孔祥熙這條線旁邊雖然有些餘波,可是魚卻根本不敢上鉤,“宇垣工作”也沒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
就在各項“對華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