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我讀古今中外名將的傳記事蹟,深感他們對於地理地圖的沉迷關注,幾乎到了入神的境地。《孫子兵法》說:“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精闢闡述了地理對於戰爭勝負的重要。同樣的道理,復活古代戰事的關鍵,也在深入實地。
去井陘關前,我已經寫完背水之戰。復活這一場名垂青史的戰事,唯一的依據是《史記·淮陰侯列傳》。不過,《淮陰侯列傳》的相關記事,是歷史故事而不是戰事記錄,多是後戰國時代遊士們的傳聞美談,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23]。
最令人困惑的是,這些歷史故事有太多的文學色彩,描寫人物栩栩如生,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敘述戰事則簡略含混,多半復原不了。太史公太浪漫,著《史記》沒有《地理志》,千百年流傳下來,《史記》中交通路線、地名地理的錯亂比比皆是。特別是重大戰爭中的行軍路線和作戰地點,不少成了千古之謎,筆墨官司一直打到今天。
據《史記》的記載,韓信和張耳攻佔太原以後,準備統領數萬漢軍“東下井陘”攻擊趙國,趙王趙歇與丞相陳餘得知這一訊息後,“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這是戰前的形勢。據此復原漢軍,韓信領軍由太原東去,集結在今山西平定縣,由此繼續往東進入井陘道。關於此事,古往今來,沒有異議,因為井陘道的西口,在平定縣舊關一帶,正是韓信軍東下井陘的入口。
但據此復原趙軍,問題就來了。井陘關的東口,在今河北省鹿泉縣土門關一帶,陳餘軍的主力,不可能駐紮在這裡,因為土門關距離背水之戰的戰場綿蔓水太遠,中間又隔了山,根本望不見。合理地推想,趙軍本土作戰,井陘關沿途設防,陳餘統領趙軍主力,由土門關沿井陘道西進,進入到綿蔓水東岸某關口處駐軍設防,佔據有利地形,以逸待勞,準備一舉殲滅沿井陘道而來的韓信軍。
進一步推想,陳餘軍的駐守處,應當距離綿蔓水不遠,有城壁營壘,可以望見韓信軍的背水之陣。陳餘軍的駐守地與綿蔓水之間的開闊地,應當就是背水之戰的戰場。看來,復活背水之戰的關鍵,就是找到陳餘軍駐守的地點。
2012年6月,我隨歷史到井陘關一帶訪古。行前再次熟讀文獻,查閱古今地圖,搜尋百度文庫,用谷歌衛星圖定位追蹤,心中大致有了想法路線,宛若在電腦上將戰事推演了一番,只待實地目測證明,身臨其境復活。
於是駕車出北京,走京港澳高速到石家莊不停留,經過鹿泉市,走省道縣道,沿綿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