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每逢清明時節,整個金雀河地區的孩子們會到油坊鎮來祭掃烈士英魂,近的步行,遠的乘船或者搭乘拖拉機。一到碼頭,就看得見路邊臨時豎起的指示牌了,所有路標箭頭都指向碼頭西南方向的六角棋亭:掃墓向前三百米。向前一百米。向前三十米。其實不看路標也行,清明時節棋亭的橫簷會被一幅醒目的大標語包圍:<b>隆重祭奠鄧少香烈士的革命英魂</b>。紀念碑豎立在棋亭裡,高兩米,寬一米,正面碑文,與其他烈士陵園的大同小異。孩子們必須把碑文記得滾瓜爛熟,因為回去要引用在作文裡。真正令他們印象深刻的是紀念碑後背的一幅浮雕。浮雕洋溢著一股革命時代特有的尖利而浪漫的風情,一個年輕的女人迎風而立,英姿颯爽,她肩背一隻籮筐,側轉臉,凜然地怒視著東南方向。那隻籮筐,是浮雕的一個焦點,吸引了大多數瞻仰者的目光。如果看得仔細,你會發現那籮筐裡探出了一個嬰孩的腦袋,圓鼓鼓的一個小腦袋,如果看得再仔細一點,你可以看見嬰孩的眼睛,甚至可以看清那小腦袋上的一綹細柔的頭髮。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奇,鄧少香的傳奇撲朔迷離。關於她的身世,一個最流行的說法是其父在鳳凰鎮開棺材鋪,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子,所以人稱棺材小姐。棺材小姐鄧少香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說法版本不一。她孃家鳳凰鎮的人說她從小嫉惡如仇,追求進步。鎮上別的女孩嫌貧愛富,她卻是嫌富愛貧,自己相貌出眾,家境也殷實,偏偏愛上一個在學堂門口賣楊梅的泥腿子果農。概括起來,這說法與宣傳資料基本保持一致,她出走鳳凰鎮,是為了愛情,為了理想。而在她婆家九龍坡一帶曾經流傳過某些閒言碎語,內容恰好與孃家的相反,說鄧少香與果農私奔到九龍坡很快就後悔了,不甘心天天伺候幾棵果樹,更不甘心忍受滿腦子糨糊的鄉下人的奚落和白眼,先是跟男人鬧,後來和公婆全家鬧,鬧得不可收拾,一把火燒了自家的房子,跺跺腳就出去革命了。這說法聽上去是家長裡短的庸俗,總結起來就有點陰暗了,鄧少香是好高騖遠才去鬧革命的?是放了火才去鬧革命的?這別有用心的說法就像一陣陰風颳過,嚴重玷汙了女烈士的光輝形象。有關方面及時在九龍坡鄉派了一個工作組,嚴加追查,將其定性為反革命謠言,開了三次批判會,分別批鬥了鄧少香當年的小姑子,還有一個地主婆和兩個老富農,很快肅清了流毒,後來就連九龍坡的貧農也沒人去散佈這種謠言了。
無論是孃家鳳凰鎮,還是婆家九龍坡,鄧少香做出那麼大的事,是兩邊的人都不敢想象的,誰想得到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