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三十一課 山川間的文明融合 (第2/3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歷代漢族史官和學者的偏見,對它缺少論述熱忱,因此後人對其知之不多。幸好,還有云岡,還有大量碑刻、廟宇、雕塑,這些足以讓我們大吃一驚。

對我來說,中國文化史上有幾個“穴位”是碰不得的,一碰就會讓我攝魂奪魄。譬如魏晉,譬如盛唐,譬如北魏。

鮮卑族的名稱,與鮮卑山有關。鮮卑山其實就是大興安嶺,我們現在還能在那裡找到一個叫“嘎仙洞”的鮮卑石室,是這個民族曾經退居、隱潛、祭祀、出發的地方。隨著他們的軍事勝利,他們本來極有可能把自己習慣的生態強加給征服地,但鮮卑族的上層王族中有人作出了英明抉擇。那就是,以軍事征服者的身份,恭恭敬敬地做漢文化的學生。

這是中華文明史的大事件。鮮卑貴族如果不作這種選擇,稚拙的鮮卑文化終將在暴力的裹卷下張揚一時又快速走向滅亡。人類歷史上很多征服者文明都是這樣。同時,那樣也必然會給以漢文化為中樞的華夏文明帶來極大的傷害,甚至使之消亡。但是,鮮卑貴族恰恰選擇了以漢文化為師,這使一切都走向了良性。鮮卑族在表面上收斂了自己,改變了自己,實際上提高了自己,擴充了自己;而漢文化,則因為有了遊牧民族強勁生命力的加入,也頓時一改老敗斯文之氣,快速變得生氣勃勃。

這中間,北魏的孝文帝功勞最大。在鮮卑族裡他叫拓跋宏,只活了三十三歲,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帝王。由於他的祖母專權,他實際施政的時間不長。但僅僅七八年,他便邁出了“漢化”的重要步伐。整個鮮卑貴族不能再說鮮卑話、再穿鮮卑服,而且他力爭與漢族通婚,又把首都從山西平城,也就是雲岡石窟的所在地大同,遷到河南洛陽。

結果,北魏不僅在地理上逼近了隋唐時代的來臨,而且在血緣上也融入了隋唐王室。他們,因謙恭的文明態度而參與了偉大。

既然可以汲取漢文化,當然也可以汲取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亞文化。以佛教為中心的印度文化中又包含著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所產生的犍陀羅文化。這樣一來,從北魏到隋唐,世界幾大文明都融合在一起了。雲岡石窟,就是這種融合的最早呈現;盛唐,就是這種融合的最高呈現。

年輕的孝文帝死於公元五世紀的最後一年。他不知道,由於他的融合之功,中華文明已經避免了一次幾乎必然的滅亡。在遙遠的西方,羅馬文明也遇到了“北方蠻族”的反覆侵擾,但沒有一個“北方蠻族”能像孝文帝衛護中華文明一樣衛護羅馬文明。結果,正當中華文明走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節婦 撫宋 七零軍婚:假千金她是真福星 劍與紅寶石的輪舞 夫君來自未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 網王之非同凡響風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