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最快更新重返大隋 !
正因此,朝廷對於移民有特別要求,要求移民點都要建有堡牆,要組織民兵隊,要站崗值夜,總之就是各城鎮等地駐有軍隊外,移民們還得有自己的防衛力量,得能應對那些各種各樣的盜匪,起碼能夠遇敵後支撐到軍隊的到來。
壽春屯有一千多人,算是規模很大的一個定居點,周邊二十里地都劃分給了他們,不過熟地不多,扶余本來就是個半牧半耕的地方,尤其這裡是高句麗的西北角。不過這塊地南北各有一條不小的河流經過,是那種四季都有水的河流,看著這河流從淮南水鄉來的趙煊等人都很高興,滿足。用趙煊父親的話說,這裡可以種稻子。熟地不多,有千餘畝地,原來基本上屬於土著貴族的,但如今這些地都歸了壽春屯,還有少量原來屬於一些自耕農,現在這些自耕農被遷到了北面,那裡建立了一個百餘戶的高句麗聚居點,他們的土地也整合到了那裡。官府現在這種把漢人移民和土著分開來,也是為了避免一開始就有太多矛盾。一千多畝地,平均一人只有一畝多點。不過趙煊的鄉親們沒有失望,這裡有大把的好地可以開墾,官府劃給他們的這塊地方,完全可以開墾出個幾千頃地來,尤其是這裡還有兩條河呢,水源足,地也肥。
“這些地都不用施肥的,你看這黑的,手一捏都能擠出油來,插根筷子進去,都能發芽。”說話的是縣裡來的駐壽春屯的官差,據說是家技員,專門指導他們這些江淮人如何在遼北種地的。“官上的意思呢。你們初來,對這裡的土地還不太熟悉,種稻子現在肯定不行,沒掌握好這土地,不好種。上面的意思是你們先種大豆和高粱。這兩樣東西在遼北最好長,好種好活還好收成。”
趙煊家因為人丁多,一家十六個男丁,有三十餘口人,算是屯裡最大的家族了,因此公推他的伯父做了這屯長。趙老漢滿臉的褶子。黝黑的很,可卻很精壯,擁有八個兒子的他,其實今年還不到五十歲,說話總是一口大嗓門。平時也是個古道熱腸的人,誰家哪裡有點小糾紛,他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說和,尤其是這一路行來,他還是護衛隊的隊長,因此在屯裡已經很有威望了。這時他站出來笑著向官上來人道,“長官說的是,只是。我們以往都只會站水稻,沒種過這高粱大豆啊,而且若只種高粱大豆。那咱們不能都拿高粱大豆當口糧吧,向來都是用高粱大豆做飼料的。”
農技員不以為意,笑了笑,“趙屯長說的也有道理,不過你不用擔心,朝廷早有計劃。是這樣的。官上計劃呢,咱們扶余這一片呢統一種植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