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最快更新重返大隋 !
有了淺雪的全力支援,人力物力上的全面配合,凌雲的新茶製作的比預想中的還要順利。不過頭一批茶只是試驗階段,因此量也很少。凌雲炒的第一批茶葉,全是從高家莊不遠的茶莊新鮮採摘送來,完全是按照凌雲的採摘要求採摘,而且都是隻採用最高品質的一芽一葉。這些茶都是山獅子峰茶園所產,不過並非什麼當世名茶。凌雲這幾天也對此時的茶種做了些功課,找了幾個茶鋪的掌櫃仔細詢問。知道如今最有名的茶,是產自劍南雅州名山蒙頂山的蒙頂石花,次以浙江湖州的顧諸紫筍茶最為知名,宮廷以及貴族豪門,幾乎都是用採用這些名茶。
此時揚州淮南一帶,在後世屬於江蘇和安徽地區,淮南此時雖然與蜀中和嶺南同屬三大產茶地,可卻缺少頂級名茶。江淮一帶的茶以壽州的霍山黃芽、六安茶、天柱茶,宣州雅山茶為出名。而山所產茶雖在本地口碑不錯,但在所有的茶中,卻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而已。不過在後世,與山只隔江相對的南京雨花臺山丘卻出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雨花茶。這在凌雲看來,的茶還是有不錯的基礎的,北面的壽州有霍山黃芽,六安茶,天柱茶等不錯的上等茶,而南面又會有雨花茶這樣的名茶,那麼山的茶缺的只是一個包裝的機會而已。
隋朝人會不會喜歡喝泡的茶?凌雲看來這是肯定的,他們現在都喝煮茶,不過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喝過炒制的泡茶而已。
把從獅子峰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用馬車以最快的速度送到莊中,為攤晾這些茶葉,凌雲還準備了數個大竹匾。
當然,新茶最重要的還是炒制。為了炒茶,這幾天高家莊僱傭了幾個鐵匠,日夜加工打造了三口大鍋。這些鍋都是凌雲按照以前在姑媽茶廠裡的樣式製成。鍋是鐵鍋,三鍋並排,分成生鍋、二青鍋和熟鍋,順序操作。這些鍋口直徑約三尺左右,生鍋稍微傾斜,鍋臺前方高一尺餘,便於操作,後壁高三尺以上,與牆貼合。
生鍋殺青,等木柴火燒到將近兩百度時,就可以開始炒了,一次最多投入一斤茶葉。用炒茶帚在鍋中不停旋轉炒拌,待青葉軟綿後,用茶把尖收攏青葉,在鍋中轉圈輕揉裹條動作由輕、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時抖動挑散,反覆進行。時間大約兩分鐘後,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二青鍋內。二青鍋起持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操作時則需要用力更大。
凌雲當著木蘭和青蓮兩個小丫頭的面操作了一遍之後,她們就已經學會了。凌雲便馬上把炒生鍋的工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