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白勝出,回國即位,後來被稱為齊桓公。齊國進入了新的時代。
齊桓公可不像他的妹夫魯桓公。魯桓公窩囊,齊桓公雄霸。他不但不記管仲那一箭之仇,反倒委以重任。管仲也不負厚望,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四個方面厲行改革,終於讓齊大國崛起,一舉成就了桓公的霸業。[5]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4114K1.jpg" />
弄清楚了本圖所示人物關係和人物命運,就知道當時已是怎樣地君不君、臣不臣、兄不兄、妻不妻,有多少人死於非命(見灰色部分)。
那麼,管仲的霸術是什麼?
軍政一體。
管仲的政治策略,是先安內後攘外,先定國後稱霸。治國方略,則是全國一盤棋,先區分士農工商,再區分國都郊野。國都住士和工商,郊野住農。但無論是士,還是農工商,都必須嚴格按照行業和身份居住,不能雜居,也不能遷徙和變更職業。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戶籍制度,還是最嚴厲和最不講理的。
住在郊野的農民三十家為一邑,每邑設一有司。十邑為一卒,每卒設一卒帥。十卒為一鄉,每鄉設一鄉帥。三鄉為一縣,每縣設一縣帥。十縣為一屬,每屬一位大夫,一位屬正。屬的下級是縣,縣的下級是鄉,鄉的下級是卒,卒的下級是邑。邑,是最基層的政權。邑由有司管理,向卒帥負責;卒由卒帥管理,向鄉帥負責;鄉由鄉帥管理,向縣帥負責;縣由縣帥管理,向屬大夫負責。屬由大夫管理,屬正監理,直接向國君負責。全國五屬,五位屬正,五位屬大夫,是國君的問責物件。屬管縣,縣管鄉,鄉管卒,卒管邑,一箇中央集權層層問責的金字塔管理體系,便建立起來了。
國都則分成二十一個鄉。其中六個安置工人和商人,叫“工商之鄉”。另外十五個住士人,叫“士鄉”。士鄉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十五個士鄉,國君和兩位上卿(國子、高子)各管五鄉。他們的問責物件,是鄉大夫。每鄉一個,共十五個。
國君和國子、高子管理的十五個鄉,都是士人之鄉,所以每家要出一個人當兵。當兵在春秋,是士人的義務,也是士人的權利,甚至是他們的特權,堪稱責無旁貸。因此士鄉的行政建制,很容易就能變成軍事編制:五家為軌,五個戰士,這就是伍,伍長即軌長。十軌為一里,五十個戰士,這就是小戎(戰鬥隊),戎長(隊長)即裡有司。四里為一連,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