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問。
榮德勝點頭,“確實如此。如果生產規模不大還好管理,但要是想建立一個大型的成衣製作工廠,問題就複雜了。工人的培訓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即使培訓完成,一個技術熟練的工人一天也只能完成三四件成衣。這其中的培訓成本和工資成本都非常高昂。”
“那你們現在是怎樣生產的呢?”李斯年好奇地問道。
“就是把布料準備好,然後讓工人們裁剪縫製啊,還能有什麼辦法?”榮德勝反問。
“那你們為什麼不嘗試採用流水線生產模式呢?”李斯年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榮忠敬對李斯年口中的新詞彙總是特別敏感,上次談話時他所談及的“雙贏”,“產業鏈”這些新詞彙給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這次他又聽到了一個新詞——“流水線生產模式”。
他忍不住好奇地問道:“小兄弟,這流水線生產模式到底是什麼啊?”
“這是我在美國留學時瞭解到的一種高效生產方式,”李斯年解釋道,“你們知道福特轎車吧?他們的汽車就是用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我還和朋友親自去過他們位於密歇根州的工廠參觀。”
“福特轎車我當然知道,但這跟流水線生產有什麼關係呢?生產汽車應該比做衣服複雜多了吧?”榮忠敬不解地問。
李斯年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故意賣關子問道:“你們知道汽車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嗎?”
榮德勝嘗試著回答:“雖然我們華國現在還生產不了汽車,我也沒見過汽車的生產過程,但市面上的黃包車和馬車我倒見過不少。雖然它們比汽車簡單,但我想原理應該差不多吧。無非就是需要一些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人,由師傅帶著徒弟,透過敲打和組裝來完成。等徒弟做過幾輛、熟悉了內部構造之後,就可以獨立生產了。”
“你的意思是一個人要從零開始打造一輛黃包車嗎?”李斯年繼續引導。
榮德勝若有所思地說道:“哦,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是每個人負責一部分?比如有的徒弟專門負責打造輪子,有的打造車身,有的製造座椅,最後再由師傅整體安裝除錯。這就是你所謂的流水線生產嗎?確實挺形象的。不過這種生產模式盡人皆知啊,黃包車就是這麼生產出來的。”
其實,華國古代已有流水線生產的雛形,早在秦朝時期便能見到其影子。例如,在兵馬俑中出土的秦朝兵器,如箭頭和弩箭,其標準化程度極高,幾乎可以無縫替換,這恰恰顯示了當時已有一定規模的標準化生產。另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