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採用。並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
還有一次,張仲景外出,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嘆息。有幾個婦女在悲慘地啼哭。他一打聽,知道那人因家裡窮得活不下去就上吊自殺,被人們發現救下來時已經不能動彈了。張仲景得知距上吊的時間不太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過棉被為他保暖。同時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人的旁邊。一面按摩胸部,一面拿起雙臂。一起一落地進行活動。張仲景自己則叉開雙腳,蹲在床板上,用手掌抵住那人的腰部和腹部,隨著手臂一起一落的動作,一鬆一壓。不到半個時辰,那人竟然有了微弱的呼吸。張仲景關照大家不要停止動作,繼續做下去。又過了一會兒,那人終於清醒過來。這就是現在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有一次,兩個病人同時來找張仲景看病,都說頭痛、發燒、咳嗽、鼻塞。經過詢問,原來二人都淋了一場大雨。張仲景給他們切了脈,確診為感冒,並給他們各開了劑量相同的麻黃湯,發汗解熱。
第二天,一個病人的家屬早早就跑來找張仲景,說病人服了藥以後,出了一身大汗,但頭痛得比昨天更厲害了。張仲景聽後很納悶兒,以為自己診斷出了差錯,趕緊跑到另一個病人家裡去探望。病人說服了藥後出了一身汗,病好了一大半。張仲景更覺得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病,服相同的藥,療效卻不一樣呢?他仔細回憶昨天診治時的情景,猛然想起在給第一個病人切脈時,病人手腕上有汗,脈也較弱,而第二個病人手腕上卻無汗,他在診斷時忽略了這些差異。
病人本來就有汗,再服下發汗的藥,不就更加虛弱了嗎?這樣不但治不好病,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於是他立即改變治療方法,給病人重新開方抓藥,結果病人的病情很快便好轉了。
這件事給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同樣是感冒,表症不同,治療方法也不應相同。他認為各種治療方法,需要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運用,不能一成不變。
傳說張仲景第一次見到文學家王粲時,王粲是個20多歲的青年,他對王粲說:“你已經患病了,應該及早治療。如若不然,到了四十歲,眉毛就會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就會死去現在服五石湯,還可挽救。”可是王粲聽了很不高興,自認文雅、高貴,身體又沒什麼不舒服,便不聽他的話,更不吃藥。過了幾天,張仲景又見到王粲,就問他:“吃藥沒有?”王粲騙他說:“已經吃了。”張仲景認真觀察一下他的神色,搖搖頭,嚴肅地對王粲說:“你並沒有吃藥,你的神色跟往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