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再看東京方面。
彈劾提案透過之後,或者伊藤內閣總辭職,或者解散議會,二者必選其一。6月2日,在首相官邸召開內閣會議,最大議題當然是解散議會。但陸奧外相讀了杉村代理公使的電報後,認為這也是一個重大議題。他一手拿著電報,論述了出兵的必要性,閣僚全部贊成出兵。陸奧宗光在《蹇蹇錄》中有如下簡略的記述:
……6月2日,我參加了的閣僚會議。一開始就向閣僚們出示了杉村發來的電報,並陳述己見,說,如果中國往朝鮮派遣軍隊,不論用什麼名義,我國也應往朝鮮派出相應之軍隊,以防不虞。這也是為了維持日、中兩國在朝鮮之權力均等。閣僚們一致贊同此提案,於是,伊藤內閣總理大臣立即派人請參謀總長熾仁親王殿下和參謀本部次長川上陸軍中將出席會議。當即決定,內閣總理大臣攜出兵朝鮮案及解散議會案,直接進宮上奏,仰乞聖裁,爾後執行。
就在這天,伊藤首相攜解散議會和出兵朝鮮這兩個重大決議案,陛見天皇。
解散眾議院的上諭,在當日下午四時送到議長手裡。
當夜,在外相官邸,召見林董外務次官和川上參謀次長,舉行了以陸奧外相為首的三人會議。陸奧在《蹇蹇錄》中,沒有談及這天晚上的秘密會議。林次官的回憶錄以一種“事已過去,說也無妨”的語氣,把三人的討論歸結於一點,即:不是如何去和平地平息事態,而是如何去掀起戰火,如何獲勝。
此時,杉村的第二封電報尚未到達,所以,6月2日夜晚的三人秘密會議是在尚未確認中國是否出兵的情況下舉行的。他們甚至沒有把和平工作列入議程。
這次秘密會議的重點是如何矇蔽伊藤總理大臣。往朝鮮派兵,伊藤首相併不反對,只是不那麼積極。作為首相,或者從他的性格來看,他不會做出強硬到底的姿態。李鴻章曾高度評價他這種政治態度,認為伊藤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只要他在首相位置上,就可以放心。
伊藤博文絕不是和平主義者,他是地道的明治時期的政客,是國權擴大論者。只是在擴大的具體方法上,他認為不可過於強硬。出兵,伊藤首相是贊成的,但大量派兵,他也許不會應允。
這時,在朝鮮,日、中兩國的現有勢力,仍然是揮舞宗主權的清廷要強些,因此,陸奧也認為是“失掉平衡的日、中兩國在朝鮮的權力之爭”。
在閣僚會議上,他表示要維持對朝鮮的日、中兩國的權力均衡。伊藤首相所希望的,是保持兩國勢力的平衡,而陸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