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今天是馬海一年一度隆重的“遊神”日,是馬海鎮春節期間的集體狂歡。“遊神”活動由各村老人會組織,幾乎家家出錢,人人參與。田禾的母親在年前就交了一千元錢,替田禾兄弟捐了個拱門,擺在村口。田禾小時候喜歡熱鬧,也參加“遊神”活動,和弟弟田豐扮演閩王三兄弟坐在高高的“鐵肩膀”平架上,後來上了大學當了老師,就不好意思在這個場合拋頭露臉了。但家鄉一年一度的狂歡節,越辦越好、影響越來越大,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地賓客前來觀看膜拜。
初三這天,街道兩旁掛著長長的紅燈籠,家家張燈結綵,鄉村的重要地點,如寺廟、祠堂門口、村口,矗立著慶賀的立柱、拱門等。過了十點,馬海十里八鄉的一支支“遊神”隊伍從各自村莊匯聚到馬海鎮,各個姓氏祠堂、各村寺廟神明、樂隊,形成長達幾里的浩浩蕩蕩隊伍,活動達到高潮。前面鑼鼓開道、鞭炮齊鳴,兩人抬的巨幅彩繡“合鄉平安”牌匾排在隊伍最前面,後面是高大威猛、神態各異的神仙依次排列,繞街而行。神像所到,沿街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焚香祈福。隊伍中穿插高蹺隊、舞龍隊、腰鼓隊等民間藝術表演,熱鬧非凡。“遊神”活動中的“鐵肩膀”表演,是最有特色的經典之作,觀眾讚不絕口。
馬海鎮“鐵肩膀”民俗表演有四百多年曆史了,起源於明朝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的故事。相傳明嘉靖年間,倭寇在莆田被戚家軍打敗後,逃到羅源灣一帶燒殺搶奪。倭寇看上了富庶的馬海鎮,幾次侵犯,生靈塗炭。馬海鄉賢就研究製作了“鐵肩膀”,“鐵肩膀”上端坐著戚家軍造型,晚上在城牆上晃動。倭寇發現戚家軍的隊伍到了,嚇得屁滾尿流,撒腿就跑。後來戚繼光將軍採用陳第“泥撬”戰術,全殲羅源灣一帶的倭寇,禍害閩東長達百年的“倭仔亂”從此平息。為了紀念戚繼光將軍的抗倭勝利,馬海一帶年年都要舉行“鐵肩膀”表演,後來逐漸增加了“遊神”等民俗表演。這幾年又融入了新時代內容,什麼“嫦娥奔月、神六上天”彩車。但“鐵肩膀”民俗表演永遠是“遊神”活動的核心所在,是最精華部分。現在,“鐵肩膀”民俗藝術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這幾年,江海縣沿海鄉鎮經濟發展迅速,德高望重的老人醉心於修祠堂、續族譜、民間民俗活動;事業有成的年輕人熱心創辦濟困助學的慈善會、修橋鋪路的基金會。農民富裕了,農村變了。先富起來的一批農民身份改變了,成了老闆企業家,買了豪車、建起了小洋樓、別墅。馬海中學的東西兩側,建起了一棟棟風格各異的豪華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