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可能懷孕了。這種日子過上半年、一年甚至兩年三年,她們就會非常偏執。穆醫生,一個從來沒有複習任何額功課的裸考生,跟一個拼命複習、二戰三戰的考生,心態是不一樣的。她們很難說起‘放棄’。放棄這兩個字,好像是最簡單的事,實際卻是最難的事。”應笑意思非常明星,穆濟生就是那個“從來沒有複習任何額功課的裸考生”。
“子宮、卵巢有問題的很多患者也是這樣。她們根本不能接受自己身體有著‘缺陷’……她們自己稱其為缺陷。而我見過的最偏執的莫過於多次胎停的。她們只想寶寶回來,走路都會哭出聲音來。我幫她們查封閉抗體各種抗體,她們最最想聽到的,並不是‘放棄吧’,而是相反的。我每一回拿出來那張表格,就是‘流產三次的女性裡90%依然是有了孩子,流產四次的……流產七八次的女性裡50%也還是有了孩子’的那張表,她們都是很開心的。所以難道,我們可以單單考慮小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不考慮這些女性的心理健康嗎?這種狀態心理醫生未必能有多大用處,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大概只有……達成心願。只有生殖科能做到。”
她們常常偏執到讓應笑震驚的程度,可,她們最終達成心願、喜極而泣的那一刻,應笑也是又感慨又高興的。
“再比如,”應笑又道,“我以前也不能理解‘多子多福’這個觀念,覺得應該優生優育。可是後來我們科室馮延己醫生說呢,貧困的人的想法,跟我們這樣的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貧困家庭的邏輯是‘只生一個非常危險’。穆醫生你應該知道,一對父母幾個孩子其實相差非常大。人的基因無法預測,同時孩子智力還有性格也並不是容易確定的。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如果獨子非常笨、非常混,孩子以後就完蛋了,貧困家庭是沒下限的,他們不像我們一樣至少能有穩定工作。所以,多生幾個、多填筷子,總有一個還不錯的,幫襯幫襯兄弟姐妹,也給自己養老送終,就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這是窮人千百年來降低風險的方法。馮醫生還說,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子多福’這個觀念就漸漸沒那麼流行了。”馮延己是生殖中心主治醫生之一,他不會寫研究論文,35了還是主治醫生,可他把患者當作朋友、與她們在“不孕”這條艱辛路上一同前行,一直廣受患者好評。
頓頓,應笑十指攪得緊緊的,又說,“所以,我認為,一味怪罪這些夫妻也並不是好的方式。我們應該一方面對這些夫妻教育、勸服,另一方面也促使整個社會做出改變。比如,努力保障證工作婦女的生育權,而不是由資本家們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