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征討李同捷
李昂自幼生長在深宮之中,父皇李恆整日嬉戲無度進而對皇子們的教育不管不顧。李昂雖然過著優裕豪華的生活,但他卻沒有放鬆自己。他生性節儉不喜歡華麗奢侈,當時親眼目睹父皇和兄長兩朝王公貴族的奢侈腐化,他對此十分厭惡,所以即位後他首先革除奢靡之風,力倡節儉風氣,選賢任能,澄清吏治,虛心納諫,重農惠民。可以說在李昂的努力下,帝國正在從穆、敬二帝的歧路中逐漸迴歸正途。
不過在李昂勵精圖治、孜孜為政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帝國始終存在的禍患,那就是藩鎮依舊呈現各自為政、不服從朝廷政令的現象。作為一個立志讓大唐帝國恢復生機的皇帝,李昂決心要向祖父李純那樣繼續整治藩鎮。
大和元年(827年)三月,忠武軍節度使王沛去世,李昂得到訊息後,任命太僕卿高瑀為忠武軍節度使。當時李昂的這個決定非同小可,因為自唐代宗李豫時期以來,藩鎮節度使大多出自禁軍將領,禁軍將領凡是資歷較高者,都願意出百分之一的利息向京城富豪們借錢,進而用來賄賂神策軍護軍中尉,請求授任節度使。由於賄賂數額巨大,所以往往能夠達到目的,而不用經過皇帝和宰相的批准。
可想而知,透過賄賂手段當上節度使,在其上任後肯定會加倍盤剝百姓,以便償還富豪們的債款,所以當時的人們送給這些節度使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綽號--“債帥”。王沛去世後,李昂讓太僕卿高瑀繼任,等於打破了大部分禁軍將領出任節度使的慣例。
當時針對高瑀的這項任命,並沒有在全國藩鎮之內掀起太大的波瀾。李昂見事情進展順利,於是準備下一步從橫海鎮入手,將藩鎮的節度使一點點地換成自己信任的朝臣。之所以要將橫海鎮當作首個目標,是因為橫海節度使李同捷很長時間以來對朝廷有些不買賬。
在敬宗李湛在位的寶曆二年(826年)三月,橫海節度使李全略去世,他的兒子李同捷未經朝廷允許,便擅自代理節度使職位。李昂即位後,李同捷割據橫海已經將近一年,面對新即位的皇帝,他希望朝廷能夠承認自己的節度使職位。於是,在大和元年(827年),他派遣掌書記崔從長攜帶自己親筆寫給李昂的奏章,和他的弟弟李同志、李同巽一同前往長安朝見李昂,表示願意遵守朝廷詔令。
看完李同捷的奏章,李昂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在他看來,李同捷作為地方藩鎮節度使之子,是不可能完全聽命於朝廷的。之所以會在自己剛剛即位就前來示好,完全是因為橫海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