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路邊賣麵餅和湯圓,衝著紅軍的過路隊伍大聲吆喝。
過了德昌,再往北就是西昌了。
劉元璋坐鎮西昌,決定死守,並調集自己指揮的所有部隊向西昌靠攏。
在西昌,比劉元璋的國民黨正規軍更霸道的部隊,是地方武裝鄧秀廷的隊伍。鄧秀廷在西昌一帶是著名人物。鄧家世代居住在這裡,家族上溯幾代就已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其祖父被稱為“九蠻王”,在這裡的彝民中有相當的號召力。鄧秀廷接了其祖父的班,當上了地方團總。他照搬祖父“以夷治夷”的辦法,挑撥彝民不同分支族系之間的衝突,自己從中操縱控制,並動用武力屠殺反對他的彝民。幾年前,他“征剿”西昌附近的馬家彝人,竟一口氣燒燬了三十多個彝寨,殺了一千多人,滅了彝族中的五個分支族系,結果“遠近支彝望風投降”。這樣一個土匪式的人物,卻被國民黨正式任命為“彝務指揮官”。鄧秀廷的部隊雖然僅有兩個團,但是他有隨時調集上萬彝兵的能力。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的時候,鄧秀廷奉命防守距西昌上百公里的寧南一帶。他率領一個團和五千彝兵趕赴寧南,中途遇到了從金沙江前線潰逃回來的劉元璋的部隊。國民黨正規軍的狼狽潰逃令鄧秀廷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懼。因此,在接到增援西昌的命令後,他的部隊一路行動遲緩。走到一個叫黃水塘的地方時,鄧秀廷接到了劉伯承的信。信的內容有兩點:一是紅軍不以彝民為敵,即使彝兵向紅軍開槍紅軍也不會還擊;二是紅軍北上的目的是去抗日,因此路是一定要過的,如何對待紅軍請鄧秀廷自己考慮。這個著名的紅軍將領曾經是著名的川軍將領,劉伯承的信讓鄧秀廷很是猶豫不決。打吧,劉伯承的厲害人人皆知,恐怕打不過紅軍;不打吧,在劉氏兄弟那裡怕說不過去。鄧秀廷召集手下人反覆商量對策,最後決定看情況再說,能打就打一下,不能打就趕快跑,當然要是能趁機撿回點槍支彈藥什麼的更好。鄧秀廷把部隊佈置在安寧河谷兩邊的山上,然後對彝兵軍官們說:“今天的事,不比往常,要當心些,非有我的命令,不能開槍。”
在德昌通向西昌的河谷中,中央紅軍的先頭部隊走進了鄧秀廷的防區。趴在草叢中觀察的鄧秀廷在看見紅軍的那一瞬間就決定絕不能開槍,因為“紅軍的部隊來得很密”。眼看著紅軍陸陸續續地過了河谷,突然,槍聲響了,是一個不聽約束的彝兵開的槍。這一槍響過之後,不少彝兵跟著開了槍。鄧秀廷怒火萬丈地用彝話大聲制止,而河谷裡的紅軍不但沒有還擊,而且還大聲地喊叫起來。懂得漢話的鄧秀廷聽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