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餘秋雨:孔子在年歲已高的時候花費十四年時間遊歷各國,充分顯示了他強大的生命力。
生命力不僅僅指身體,更是指他全身心面對不同空間、不同事物時的一種能力,一種敏感,一種興趣,一種試探,一種回應。這一切加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生命存在真實性。
比孔子晚生九十年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追尋著他自己所崇拜的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足跡,出發上路,不斷地走,從埃及走到巴比倫,走到古波斯,一直走到印度。他把父親的遺產用完了,回到古希臘,被控告揮霍財產。在法庭上,他朗讀了一路上寫的《宇宙大系統》,征服了法官和聽眾,不僅打贏了官司,還獲得了高額獎賞。這個官司給歐洲後來的學者帶來了巨大的啟發,代代相繼出行,一直到法國的思想家盧梭等人。他們在旅途中寫下了大量的著作,完成了他們的思考。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在不行走時就不能思考。
王牧笛:餘老師好像一直很強調這種行走在大地上的知識分子生命狀態,您寫《文化苦旅》似乎就有點踐行這種理念的意思。
餘秋雨:是的。我很早就發覺,中國知識分子的整體委靡,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內在原因。當外在原因發生了變化,他們還是不行,那隻能是內在原因了。內在原因初一看是互相傷害,實際上是自我禁錮,造成了生命狀態的畸形。直到現在,大量“偽精英”、“偽鬥士”的出現,都是使足了勁在狹小的圈子裡裝腔作勢、爾虞我詐。這種狀態實在讓人不敢對比兩千多年前孔子一行。我覺得,下一代知識分子若想走出陷阱,應該遠遠地追慕孔子和他的學生的風範,走到萬千世界中去,面對千姿百態的生態和心靈,學會感受,學會思考,學會表述。
孔子的政治主張當時幾乎沒有被任何統治者所接受,他已經從五十五歲的壯年變成了六十八歲的老人。他終於決定結束這十四年的流浪,回來了。回來以後,作為一個老人必然遇到的痛苦,一個一個接踵而來。他剛回到家裡,得知自己的妻子已經在一年前去世。他五十五歲離家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妻子。妻子等了他十幾年,卻在他到達的前一年去世。我們無法想象老人踏進家門時的情景。在沒有便利通訊的時代,妻子直到臨死也不知道丈夫還能不能回家,但她還是把一切井井有條地收拾了。十四年的主動別離,對於這一對已經年老的夫妻來說,代價實在太沉重。這中間的默默犧牲,其悲壯程度,不亞於古希臘悲劇。在孔子回家的第二年,獨生兒子孔鯉也去世了。中國家庭倫理基石的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