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遊玩了好幾天。玩的時候當然不可無詩,一寫詩,兩人的心就更靠近了。
王安石是在抑鬱中死的,那是1086年4月。司馬光下令將其厚葬。沒想到五個月以後,司馬光也死了。一對文化巨星、兩個兄弟一般又仇敵一般的人,就差五個月一起死了。司馬光死後八年,事情又翻過來,說司馬光全錯了,還要把司馬光的屍體從棺材裡邊拉出來。雖然後來沒有做出這麼惡劣的事情,可還是寫成批判碑文到處去宣講。寫批判碑文的,就是那個本來支援司馬光各種政治主張的小人蔡京。於是司馬光的這一派被叫做元佑黨人,成為了被清查的物件。在元?黨人裡有一個人叫李格非,他的女兒就叫李清照。
范仲淹、王安石、司馬光、蘇東坡等人雖然政治主張不一,但都是為了興利除弊,挽救朝廷。他們都沒有能夠阻止朝廷在戰亂中日漸衰落,而且幾乎無可挽救。在這個失敗的大趨勢中,又是一批傑出文人,用心靈感受了這種漫長的危亡,用文筆記錄了這種強烈的失敗。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特別搶眼的英雄筆觸,當然,也是特別刺激的悽楚筆觸。他們就是陸游、辛棄疾、李清照、文天祥。
對後世讀者來說,這些人,也組合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體驗。我想聽聽你們對這一文學現象的感受,隨便說,談印象。
歐陽霄:陸游號放翁,據說是因為他為人狂放不羈,又經常被貶官、放逐,所以朋友們說他頹放,他自己也就自得其樂了。他的人生命運是和政治命運聯絡在一塊兒的,他死前寫了一首《示兒》,中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念念不忘收復失地,興復中華。
相比而言,在北宋時期,歐陽修就號醉翁,他還能夠迷醉於山水之間,而在江河日下的南宋,文人的命運和政治命運已經沒法分開了。陸游就只能做個放翁了。
王牧笛:和陸游一樣,辛棄疾的一生也是孜孜以求、身體力行地抗金北伐,二十一歲他就參加了抗金義軍,可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到晚年寫下著名的“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也渴望“沙場秋點兵”。在他死的那一年,朝廷終於下詔任用他,可他已到了彌留之際。他是喊著“殺賊、殺賊”而死的,這一年是1207年,距今八百餘年。我覺得在這樣一個場合,應該向這樣的義士致敬。
劉璇:文天祥的命運可謂是最坎坷的了。1276年金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就被太后派去與金軍談判,被金軍的將領伯顏羈押,逃出後又與當時南宋的大臣張世傑意見不合。後來文天祥領兵到廣東一帶抗擊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