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十七課 一個真正的世界奇蹟 (第4/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份。屈原不管受到多大委屈,對楚懷王的情感一直無邊無沿。他走得再遠,也把楚懷王作為一個傾訴物件。因此,不管我們多麼責怪楚懷王,他也是屈原詩歌中的一個主角。我這麼說,又是文學思維與政治思維的一個重大區別了。

即使從政治思維來說,楚懷王也讓屈原割合不下。楚懷王能夠在屈原那麼年輕的時候對他加以重用,可見眼光獨到。他交給屈原的任務,也是當時楚國政治、外交上的敏感點,因此他不能不對屈原的所作所為高度敏感。屈原不可能傲視楚懷王,但純淨如他,又必然把楚懷王對他的任用看做是一種全方位的信任,因此不會曲意奉承,只會岸然自得,這種神情也會讓楚懷王覺得不舒服。而這種不舒服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小人挑撥的起點。屈原始終不敢承認,他對楚懷王一廂情願的知心判斷只是一種幻覺。由幻覺所產生的期待又切斷了他與楚懷王進行政治對話的正常方式,這就造成了無可挽救的分裂。

正是這種分裂,產生了一種正面效果:使中國的文學和詩歌,從政治語境中分裂出來,漸漸自立自為。屈原,在流放地讓詩歌流放,並因流放而獨立,而偉大。屈原的生平記載是從遭受誣陷開始的,諸子百家中只有韓非子與他相似。但韓非子主張殘酷的刑罰,所以很少得到後人的同情。因此,由屈原,人們開始用集體情感救贖一個個遭受誣陷的文人。

諸子百家的流浪是一種主動選擇,而屈原的流浪卻是一種被迫無奈,這又構成了另一個起點:自屈原以後,中國知識分子主動流浪的人越來越少,被迫流浪的人卻越來越多,最終組成數量龐大的貶官文化。屈原就是貶官文化的起點。

現在我建議談談屈原流放的事情。

王牧笛:屈原的第一次被放逐與一次外交災難有關,他生於“天下一統”的前期,一個縱橫捭闔的外交時代。當時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要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要聯合誰?反對誰?”作為政治家的屈原,對這個問題的判斷是比較準確的,那就是“聯齊共抗虎豹之秦”。可是,在某種程度上說,他的實踐是失敗的,尤其是他出使齊國,而秦國的張儀出使楚國,在這場PK中,屈原輸給了張儀。原因很簡單,屈原的高貴人格中容不下欺騙。張儀用“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的謊言欺騙了楚國,取得了外交聯合中的勝利。張儀也好,蘇秦也好,韓非子也罷,作為政治家,他們雖說失去了祖國,但贏得了天下,是成功的。但屈原失去了天下,也失去了祖國。他的被放逐、流浪是一種宿命。

劉璇:屈原第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從妻 夢魘侵蝕 別釣[電競] 遙遠 超時空悖論 我真就想當個廚子啊 唐門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