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生活相當孤單,也有點艱難。這是他終於成為一個重要人物的人生起點。他多次講過這樣的話:因為出生貧賤,所以對於各種鄙視,我都能忍受,所有人家不願意做的事,我都會做。
裘小玉:“吾生也賤,故多能鄙事。”
餘秋雨:對。孔子有些卑賤的童年顯然開拓了他的命運。他的童年雖然談不上大悲大苦,卻使他對於人世的苦難有了一種切身的感受,這是他能夠立足大地的起點。
孔子說他“十有五而志於學”。十五歲是他的一個轉折點,他在那個時候立志於學習,廢寢忘食地學習,並且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他當時所在的魯國,儲存著最為完整的周代的禮樂文明,當時有“周禮盡在魯國”的說法。這給孔子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氣氛和比較完善的學習內容。
費晟:我從一些材料中獲得一種印象,孔子還喜歡到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中學習知識。
餘秋雨:確實,孔子一方面認真讀書,另一方面又向社會實踐學習。到三十歲的時候,他產生了一種明確的生命意識,對人生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判斷,這就是他說的“三十而立”。
孔子對每個年齡階段都有界定,三十歲是他“立”的年份。這個“立”,根據我的分析,大概有三個內容:第一是他有了比較明確的政治主張,就是重建的禮樂;第二是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社會聲望,大家對他產生了信任;第三是他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特長,能夠做很多事情。這三個加在一起,使他覺得自己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社會人。
對於這個問題,我希望在座各位稍加註意。你們很可能以為自己早已“立”了,考上北大就“立”了,被同學們叫幾次好就“立”了。孔子到三十歲才“立”,你們都不到三十,都“立”了,好像有點早。按照上面說的標準,所謂“立”,必須具備三點,即明確的主張,社會的信任,專業的特長。如果具備了,即可以說,你“立”住了,“立”在社會上了,一生可以真正開始了。
三十而立之後,他為自己制訂了三個任務。一是開辦私學,他收學生了。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這個知識分子,在年紀不大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學術團隊。這一點非常重要,後來他不管到哪兒問政,到哪兒周遊,都有學生追隨,而那些學生也需要他這個導師。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們的記錄,不斷產生著我們今天奉為經典的語錄。
王安安:有時候覺得孔子像一個黑社會老大一樣,帶著一票人到處跑。這票人裡面什麼人才都有,又有能打架的,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