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十七課 一個真正的世界奇蹟 (第2/6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資歷一《離騷》開篇就說“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他多次提到自己這一脈與黃帝的淵源,從小就樹立了一種“家族榮譽觀”;他接受的教育不光是楚國當地的,還包括中原的詩書、禮儀、經書的浸淫。屈原在楚國當外交官的時候,在齊國的稷下學宮跟學者名流們泡在一起,充分浸染了那裡的學風。

王安安:屈原年少得志的時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8年——這一年的春天,屈原出使齊國訂下“齊楚之盟”,受到齊宣王的賞識,在政壇嶄露頭角。屈原逐漸被楚懷王委以重任,“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就是幫助楚懷王制定內政外交的重大政策方針。

餘秋雨:屈原出身的王族世家已經有點敗落,所以貴族的“貴”是貴在他所受的教育上。司馬遷說他“博聞強識”,說明他接受教育的效果很好。估計他的形象不錯,否則《離騷》裡不會有那麼一些句子,描述自己喜歡在服裝上下工夫,愛打扮,並且總在自我欣賞。

於是,根據自己家庭的歷史以及自己出生的時間,他突然覺得自己有某種“天命”。《離騷》也就由此開篇。屈原的高貴,包括血統的高貴、地位的高貴、知識的高貴、形體的高貴、姿態的高貴,成了他文學陳述的進入方式。其實,也是他政治生涯的進入方式。

不過這也帶來一個麻煩:就像歷史上的許多貴族子弟一樣,他們總是自信滿滿,覺得自己擁有理想和使命,卻不善於在前後左右周旋。他們不太懂得政治生態,比如看不得小人臉色,聽不得言不由衷,更不願意由自己來說一些俯仰上下、左右逢源的話。其實一旦躋身政壇就不能全然拒絕政治慣性,這是連孔子、孟子都不能拒絕的。但是,屈原的理想化潔癖使他成了一個缺少彈性的人。因此,當我們看到屈原在作品中不斷強調自己的高貴、潔淨時,我們就知道,等待這位男子的一定是悲劇。

何琳:他那些理想高遠的話,包括那種自豪感,可能別人不好理解,如果不能沉浸到那個世界中去,就會認為他是自大。其實那不完全是自大,而是一種理想,把自己跟天命放在一起的理想。因此,他的悲劇不是自大者的悲劇,而是理想者的悲劇。

餘秋雨:說得很對,理想者的悲劇更能說明屈原,也更能打動人心。但是,請注意“理想”和“自大”並不是對立的概念,理想者的內心必然會有自大的成分,這是和沒有理想的人的一種天然區分,結果使沒有理想的人難於接受。“不自大”的理想者,只是把“不自大”當做一個實現理想的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節婦 撫宋 七零軍婚:假千金她是真福星 劍與紅寶石的輪舞 夫君來自未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 網王之非同凡響風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