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第七十七章 商貿區風雲 (第1/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最快更新清末梟雄 !

在商貿區的一系列基礎建設之前,備受矚目的公用機構建設不是道路,實際上乃是巡警處的辦公用樓以及運轉經費。

由於飽受治安困擾,不管是商貿區衙門還是各國領事,實際上都非常支援巡警處的籌建以及運作。

為了讓巡警處不受經費緊缺的困擾,在各國領事的協助下,商貿區衙門向數大洋人銀行借款三萬兩銀子用於修建巡警處辦公大樓,監獄等建築以及招募巡警人員、購置警用裝備的費用。

首批借款用於公用事業的案例成功後,隨後的大量基礎建設也是沿用這一案例,比如說洋涇浜橋這座橋樑的建設同樣是借款。

洋涇浜以前雖然有幾座橋,都都是小橋,遠遠不足以溝通兩岸所需,為了滿足兩岸的交通需求,讓洋涇浜南北岸真正成為一體,讓洋涇浜南岸發展的更加迅速,商貿區衙門採納了大量洋商、華商的建議,準備在臨近黃浦江的沿江地帶的洋涇浜上修築一座石橋,預計耗銀兩兩千兩。

諸多橋樑和道路的建設,大多是商貿區衙門以財政收入為擔保進行的短期借貸,林林總總加起來共借了大約十萬兩。

借了錢修橋鋪路,那麼路怎麼修呢,自然是按照林哲制定的整體規劃來。

初步規劃是沿江地帶以原來的英租界為核心,作為金融商貿地區,因為這裡之前就彙集了大量的洋商、華商的商行、銀行,本來就是一個現成的金融商貿區,現在只是把地方繼續擴大而已。

此外遠離江邊的內陸地區則是規劃出了一片工業區,以及普通住宅區,高檔住宅區等。

目前的各大規劃中,工業區的發展算是最落後的,這是因為目前的上海算得上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貿易城市,以轉口貿易為主要支撐,各大洋商。華人商行並不在上海本地生產東西,其交易模式為華商從中國各地收購物品,然後賣給給各地洋行,再由洋行運到外國銷售。

其外國產品也多是如此,由洋行運到上海,再由上海的各大華商購入並轉銷到國內各地。

本地生產的多是一些小規模的手工作坊,規模稍大一些的也就只有林氏商行的林德機器廠,以及還處於籌辦試生產階段的林氏機器繅絲廠了。只是林德機器廠滿打滿算也只能說是一個手工作坊,而林氏機器繅絲廠目前連工人都沒招募完畢,尚未大規模生產。

其他零星的手工作坊規模也不算大,要想在商貿區內發展工業,任重而道遠。

其實目前商貿區內發展最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最強高手混花都 反向帶娃後我全網爆火了 覺醒靈根不修仙當什麼超能力駭客 周京臣程禧 權少請關照 重生後我繫結了學習系統 全球異能:我打造機械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