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家,此時終於打破了沉默,他由衷地讚歎道:“這首詩雖然篇幅短小,卻精悍有力,意蘊深遠而又朦朧。人們常說,‘好詩不厭百回讀’,這首詩恰恰印證了這一點,它值得我們反覆的細細體味,每次閱讀都能發現新的意境。”
朱湘也是素有才名,自尊心極強之人,後來他去米國留學期間,因為教授讀一篇有把華國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而憤然離開勞倫斯大學轉入芝加哥大學,後來又因教授懷疑他借書未還而再一次棄學,這一次直接回國了。他在詩中將外國比喻為“死牢”,強烈地維護著個人的尊嚴和祖國的尊嚴。
朱湘儘管是眾人中年紀最小的,但他的文學才華卻是有目共睹。他平時總顯得有些孤傲,起初對李斯年也頗不以為然。然而,當他讀到那首《致橡樹》時,開始對李斯年刮目相看。此刻,聽著這首新詩,他更是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終於明白鬍適之為何對李斯年如此推崇。這位年輕人的才華深藏不露,單是這本詩集中的一首詩,就已如此出色,實在不容小覷。
朱湘衝著李斯年說道:“斯年兄,你不愧是哲學系的高材生。這首詩將深刻的人生哲理與詩歌意象完美融合,觸及了‘相對性’的哲學命題,展現了濃厚的哲學思辨色彩。”
饒孟侃也深有感觸地補充道:“我覺得這首詩還運用了西方象徵主義的藝術手法。它避免了抽象的論述,透過創造富有象徵性的美麗畫面,讓自然美與哲理美達到了和諧統一。”
陳西瀅好奇地追問道:“斯年,這首佳作叫什麼名字?”
李斯年回答道:“《斷章》。”
陳西瀅反覆琢磨著這兩個字,不解地問:“為何取這個名字呢?”
李斯年有些尷尬地撓撓頭,解釋說:“其實,我當初本想寫一首長詩,但是讀來讀去,最後只覺得這四句最令我滿意,於是就將它們單獨擷取了出來,命名為《斷章》。”
然而,事實的真相是,李斯年原本創作了一首長達二十幾句的詩,但考慮到一次性送給李雅琳太過奢侈浪費,他便巧妙地將這首詩拆分成了三首,這樣每天都能為李雅琳送上一份小驚喜,足夠滿足三天的量了,反正現代詩想寫多長都無所謂,他還沾沾自喜自己這種天才的做法。
陳西瀅深思熟慮後,緩緩開口道:“我覺得你這首詩的名字起得相當巧妙,‘斷章’二字也有‘雙關’之意在內。一方面,它正如你所說,代表了從長詩中擷取精華的意圖;另一方面,它也隱喻了人類內心深處那份難以言表的失落情感。這種獨特而深沉的內心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