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哪裡,會有一些場景,然後就把場景裡面涉及到的語言、詞彙寫進去。我主要想的是主人公一定有大量的資訊在頭腦裡碰撞。”
郝景芳稱此書為“非自傳的自傳體”小說。她說:“其實書中女孩的所有經歷都跟我不相似,我只是設想出來一個這樣的女孩的故事,再把自己代入進去以第一人稱寫。我自己其實是一直在上學、上學,直到博士畢業然後就工作了,我沒有經歷故事中女主人公所經歷的坎坷。”
“如果說這個我和主人公有什麼經歷上的相似的話,我覺得就是我在寫一種焦慮的心情,所以它其實是相當於一個內在的自傳。”
<h4>關於“頭銜”</h4>
外界冠以我的“學霸女神”等這樣的東西,我是不能信的,我一旦信了,我就會被營造出來的盒子囚禁,然後我會更加在意別人的感受,也就因而更加觸碰不到我的內心。
在《生於一九八四》的釋出會上,郝景芳介紹自己:“清華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拿到了博士學位,2013年開始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工 作,2006年開始,寫一些科幻小說,後來又寫一些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然後最近新出的這本《生於一九八四》是一個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我的簡歷大概就是這 些。”她沒有提到被大家談論最多的《摺疊北京》,這個作品曾獲得第七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提名。
專訪中,當澎湃新聞記者問起雨果獎提名對 其生活的影響時,郝景芳說:“有人關注是很好的事情,但是並不是這個事情讓我的寫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有這樣的一種假象,對於我將來的寫作生涯是 不利的,一個人的寫作必須是連續的。”她不太願意別人一再提及她的《摺疊北京》,更不願意大家因此而界定她的寫作。
郝景芳認為外在的評價並不是她內在發展的軌跡,“對於我而言,我自己寫作方向道路,寫作計劃都沒有發生變化,這可能就是個熱潮,對我而言都一樣,我仍舊是按照我喜歡的路子來寫我喜歡的東西和我感興趣的話題。”
在 知乎上有一個聲稱是郝景芳的同學的回憶很有意思:“這姑娘是當年隔壁班的學神,新概念作文她拿的名次貌似是夠北大中文系免考的,然後她竟然考了清華物理 系,我當時還覺得這種學神是不是若干年後出現在科研大牛名單裡,結果就看到她入圍雨果獎提名,真是智商碾壓無時無刻不在。”一個郝景芳的鄰居也跟著吐槽 說,從小就活在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陰影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