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書庫

最佳膚色理論的悖論 (第3/4頁)

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說,然而對於科學家而言,最詭異的卻是他們的膚色。

索羅門群島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南太平洋上,共有近1000座島嶼。因為大洋阻隔,彼此交流極不方便,人口流動率極低,社會文明程度較落後。但各島之間相距不遠,氣候環境相差不大,是研究人群多樣性的極好樣本。理論上來說,各島居民膚色應該非常接近。但令人驚奇的是,當地居民有的膚色極深,有的膚色卻極淺。更奇特的是,兩種膚色的人比鄰而居,抬眼一看,黑白相間,構成了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

這道獨特的風景實在讓最佳膚色理論的支持者望“皮”興嘆。如何用最佳膚色以及太陽的紫外線作用等因素來解釋近距離出現的巨大膚色差距呢?答案只有四個字——沒法解釋。

面對層出不窮的反面證據,早有學者明確表示:膚色深淺根本與陽光無關。比如,人類獲得維生素D的渠道多種多樣,並非只能靠陽光照射。同樣,葉酸雖然可能被陽光破壞,但也可以很快從食物中得到補充。面板黑一點兒或是白一點兒,並不是那麼要命的事情。

非要尋找制約膚色的因素,恐怕既不是維生素D也不是葉酸,而是合成黑色素的主要原料酪氨酸,這種氨基酸無法從陽光中獲取,只能從食物中得到。攝入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越多,得到的酪氨酸就越多,才有可能合成更多的黑色素。原來面板變黑也需要本錢。原始人類在炎熱的非洲,很容易透過採集和狩獵得到豐富的蛋白質,他們有資格變黑。而遠離赤道的地區氣候陰冷潮溼,導致食物匱乏,好不容易得到的酪氨酸多被用作其他營養途徑,不能拿來合成黑色素,他們的面板只能白一些了。也就是說,因為營養水平上不去,才不得不變白。

如此說來,膚色竟然跟陽光半點兒關係也沒有。在臭氧層圖譜證明某地紫外線強烈的同時,事實也證明了當地有充足的光合作用,因而有充足的食物供應——是充足的食物讓人變黑,而不是紫外線讓人變黑。

這樣繞來繞去,如果你已經快要暈倒在地,那就對了,說明你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膚色問題看似極其簡單,現在卻被弄得錯綜複雜、自相矛盾,簡直亂成了一團麻,主要原因在於,這個問題本身就自相矛盾,索羅門群島就是鮮明的例子。對於自相矛盾的現象,只用簡單的理論當然難以解釋清楚。有的時候,科學家不得不採取更為複雜的策略,拿出更為複雜的理論來。相對而言,前面提到的理論都顯得過於單一或稚嫩,只能作為系統解決方案中的一個分支。

那麼,膚色問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

如遇章節錯誤,請點選報錯(無需登陸)

新書推薦

意外穿越為深淵意志,向諸界開戰 全球絕地 你濃我濃逍遙遊 正道劍仙是反派 全家不仁!她抄了滿門嫁權臣 彪悍屠戶女,嬌養讀書郎 聽說權相想從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