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了加以區分,而以文帝十六年為節點,以前稱為“前元”,之後稱為“後元”。
漢景帝時,則先後兩次下詔改元,後世為加以區分,於是分別標註為“前元”、“中元”、“後元”。
不過,漢文帝和漢景帝改元,均以特殊事件為標誌,並無固定規律。直到漢武帝即位後,開始每六年一改元,由於漢武帝在位的前三十餘年並沒有年號,因此當時用“一元、二元、三元、四元、五元”來加以區分。
直到五元三年(前114年),有大臣認為,既然皇帝是天子,是代替上天來治理天下,又以祥瑞為符應,因此紀年也應該按照上天降下的祥瑞來命名,而不應該按照一、二、三、四這樣簡單的數字來排列,並建議根據歷年祥瑞,為此前各元追加年號。
其中,為彰顯建元時代的開始,建議改一元為“建元”;
一元六年(前135年)八月,因為曾有彗星出現在東方,長尾橫掃天空,因此建議將二元改為“元光”;
三元六年(前123年),因為這年朔旦與冬至重合為一天,而且迴歸了同一時刻,由於元朔是指一年的第一個朔日,因而建議將三元改為“元朔”;
四元元年(前123年)十月,漢武帝外出狩獵,獵得一隻“一角而足有五蹄”的怪異之獸,因此建議將四元改為“元狩”。
該建議的提出,無疑對於漢武帝穩固統治有著極大的幫助,因此立即便獲得了漢武帝的同意。而就在該建議提出的次年,即五元四年(前113年),漢武帝又於河東獲得一個寶鼎,於是便又將五元改稱“元鼎”。
到了六元元年(前110年),漢武帝因為在該年四月封禪泰山,因而改元“元封”。
不過,當時漢武帝雖然已經同意了使用“天瑞”來紀年,但卻並未將該制度固定下來,直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才真正確定下來,正式啟用年號紀元,以“祥瑞符應”來確定年號,同時將“每六年一改元”改為“每四年一改元”。
那麼,既然是以“祥瑞符應”來確定年號,“太初”作為漢武帝的第六個年號,又是從何而來呢?這還得從同時期的歷法改革說起。
漢朝立國之初,諸事草創,大部分沿用秦朝制度,其中也包括曆法,沿用的乃是秦朝的《顓頊歷》,不過由於《顓頊歷》存在的計算誤差,隨著時間的推移,累積誤差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曆法的準確性,朔日(即每月第一天)和晦日(即每月最後一天)的計算亦與實際情況出現明顯差異。此外,隨著農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章繼續閱讀!若瀏覽器顯示沒有新章節了,請嘗試點選右上角↗️或右下角↘️的選單,退出閱讀模式即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