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記住【閃文書庫】地址:www.shanwen.tw
仁川之日。“威靖號”開出的訊息已經見報,所以交涉的物件是朝鮮政府。
4月13日《時事新報》以《清人何其敏,日人何其遲》為題報道:
金玉均刺殺事件在上海發生後,朝鮮官員獲得李鴻章同意,當即飛奔上海,清艦也不似尋常,行動迅速。朝鮮官員立即收領行兇者和遺骸,清艦予以運送至仁川,其前後行動之迅速機敏,實在令人驚歎。與之相反,自金玉均遭難之日起,至和田失去遺骸、離開上海之日止,日本人行動遲鈍如病人,也實在令人驚歎。
金玉均被刺是3月28日,“威靖號”從上海開出是4月7日,即事件發生後的第十天,談不上特別快。儘管裝上石灰,採取了各種防腐辦法,從物理的角度來說,放置在湖南會館的遺體也需要儘早送還。
如前所述,幾乎在上海發生刺殺金玉均案件的同時,暗殺東京樸泳孝的計劃失敗了。日本政府搜查朝鮮公使館,但公使俞箕煥帶著公章回國了。外交官的撤回,可以認為是斷交的第一步。
“這件事看樣子有點兒棘手!”李鴻章自言自語。他給東京的中國公使汪鳳藻寫了一封信:
金(玉均)本韓之逆黨,寄籍於倭(日本),久為韓人切齒,無可如何,來遊中國,本難位置,恰有此事,借可了結。前得袁道(袁世凱的身份為道臺)來電謂,韓廷聞信,驚喜若狂。現已將兇手解回本國,自非倭人所得干預。不意復有樸泳孝在倭被刺未成一案。倭捕謬索於韓館,致俞箕煥帶印竟回,類於撤使。韓又令人代辦使事,雖未至驟起兵端,亦頗費調處矣。
這並不是一般的麻煩事,不至於立刻發生兵端的推測完全錯了。金玉均被刺四個月後,中日甲午戰爭終於爆發。
其實,李鴻章也預見到這場戰爭早晚要發生。
海軍是使他煩惱的根源,金玉均被刺兩日後,他奏請安裝新式艦炮,以分期付款的辦法購入。上頭的批示是“知照有司議之”,結果遲遲未能實行。
4月14日,袁世凱把金玉均遺體和洪鐘宇正式引渡給朝鮮政府。領議政沈舜澤同一天覆函袁世凱,表示謝意。